1 / 6
文档名称:

扩大内需的根本在于改善民生.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扩大内需的根本在于改善民生.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3/20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扩大内需的根本在于改善民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扩大内需的根本在于改善民生论文摘要:扩大内需战略已经提出很多年,虽然也取得一定成效, 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内需市场可挖掘的空间仍然很大。而扩大内需不是通货膨胀式的扩大内需,也不是造成未来产能过剩式的扩大内需,应是实实在在的扩大,即富民下的扩大内需。因此,要立足于改善民生地扩大内需,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也只有改善了民生,才能真正做到扩大内需。论文关键词:扩大内需, 改善民生, 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已经提出很多年。虽然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内需市场可挖掘的空间仍然很大。目前,扩大内需首次在中国新五年规划建议中单独成章,已成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而笔者认为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首先必须富民、改善民生,而也只有改善了民生,才能真正做到扩大内需。一、改善民生与扩大内需(一)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内需不足,提高消费需求是启动内需的关键。例如, 在目前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是农民,作为潜在的消费主体,农民的内需远没有启动。 2009 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 525 3 元,加上社会保障不足,严重抑制了农民的购买意愿。因此,只有通过改善民生,提高低收入者阶层的收入水平、提高国民消费率, 才能真正启动有支付能力的国内需求。如果 7 亿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那将成为拉动我国内需的巨大力量,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空间。(二)扩大内需的根本目的应是改善民生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我们经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是富裕人民,让人民充分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因此, 我们提出的扩大内需,不是通货膨胀式的扩大内需,也不是造成未来产能过剩式的扩大内需,而是实实在在的扩大内需,即富民下的扩大内需。要立足于改善民生地扩大内需,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而我们发展经济,扩大内需的最终目的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也是国家强大的根本目的。(三)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投资是派生需求,是中间需求,消费才是最终需求。改革开放后, 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对外部市场过度依赖等问题。因此,只有依靠改善民生,才能让民众有能力消费,真正实现经济的内需循环与良性互动。另外,突出的民生问题涉及教育、医疗、住房等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这些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大都涉及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大力发展教育服务、医疗服务、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调整产业结构,真正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一)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马克思认为,分配制度不合理导致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从而社会消费力不足。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收入分配不公平,使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据中国劳动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在岗职工年收入 1 万元左右的“低收入阶层”接近就业大军的 80% ,他们只能分享 GDP 的 40% 左右,剩下的 60% 被高收入群体获得[1] 。从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可以看出,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高收入者的边际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