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文档名称:

图形与几何2-副本.ppt

格式:ppt   大小:686KB   页数:6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图形与几何2-副本.ppt

上传人:飞扬的岁月 2022/5/8 文件大小:6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图形与几何2-副本.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图形与几何”的核心词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

通常,人们学****几何的途径主要是四步: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演绎推理——度量计算。小学数学中的几何,主要诉诸儿童的直观感受。
小学:直观几何 操作几何
三解与重组)、判断与推理(包括图形的运动及二维、三位间的转换)的思维能力。简言之,所谓空间能力主要是特定领域内的思维能力。
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
上述概念的关系,整理如图所示。
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
(3)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术语,它的内涵只能靠我们自己,基于实践研究,借鉴相关理论来给予界定或描述。
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
(3)空间观念

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1988年前后制定的《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于2000年出版《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
前一书多处出现空间观念一词。译者张卫国先生说是按照我国的用于****惯意译的。经查,原词是spatial sense,如果直译,应为空间知觉或空间感。
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
(3)空间观念

后一书,原著中并不见spatial sense,取而代之的是spatial visualization(空间想象),spatial reasoning(空间推理),geometric thinking(几何思维)等。猜想可能是前后两本书不同作者或研究进展的缘故。
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
(3)空间观念
从词语的实际使用情况看:一般教师大多空间观念它视为表象、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想象;学者大多把它看做空间能力即空间思维的代名词,尤其在课程标准中,将图形的抽象、分析等典型思维活动都纳入空间观念的范畴,其实就是在空间能力的意义下使用“空间观念”的术语。
因此,空间观念、空间能力、空间思维,都可以概称为 空间观念。
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
(3)空间观念

在小学,空间观念以空间表象为主要表征形态,也包括一定的命题表征,并涉及空间知觉与初步的空间想象。
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
(3)空间观念

关于空间观念也包含一定的空间想象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数学教育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空间想象要求过高,所以包括初中在内的义务教育阶段只提培养空间观念。
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
(3)空间观念

事实是,想象的难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想象的具体内容:简单的形体,小学生都想象;复杂的形体,大学生也难以建立表象,更不要说想象了。
如让学生想象,一个圆柱体的直径是20厘米,高是1厘米,谁能描绘一下这个圆柱体?很多学生都可以做到。
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
(3)空间观念
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
(3)空间观念
相反的例子,如“马鞍面”即双曲抛物面,很多大学生学过之后画不出草图,观察多媒体演示也无济于事,
说明他们并没有形成该
曲面标准图形的记忆表
象。
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概念的梳理
(3)空间观念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难得出启示:尽管我们将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要定位在空间表象水平上,因为它切合小学生空间观念的现实水平;但不应排斥空间想象,因为它在小学生空间观念的邻近发展区内。
怎样把握空间观念
①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首次在教学目的中提出了“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的要求,但未阐述什么是空间观念。
文件中
怎样把握空间观念
②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以及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都只是提出同样的要求,仍没有加以阐述。
文件中
怎样把握空间观念
③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第一次对培养初步空间观念的要求,作了比较具体的描述:“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文件中
怎样把握空间观念
这段话言简意赅,首先刻画空间观念是指建立什么样的表象,然后说明最主要的表现“识别”与“再现”,至于未尽内涵,则用“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概括。
文件中
④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进一步作出更详细的阐述:
文件中
怎样把握空间观念
怎样把握空间观念
这段文字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五层意思。
一是空间想象方面的表现,包括两种转换,即实物形状与几何图形,几何体与三视图或展开图之间的可逆转换。
二是动手操作方面的表现,制作模型、画出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