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曹操献刀情节概括】曹操献刀《曹操献刀》及曹操人物形
象赏析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工作总结】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间的推移,
〈〈三国演义》以其无以伦比的丰富内涵而进一步扩大着它的影响。
这部小说常读常新。少年时阅读可能是看热闹,故事多变有趣;年轻时阅读可能对小说中种种人物性格的描写以及他们的为人之道感兴趣;年纪再大一些的人可能多注意人物命运描写以及各方实权人物斗智斗力、巧弄权谋方面。小说在运筹帷幄、星移斗转、奇峰对插、锦屏对峙的多种描写后面,显示了先人的无限智慧,以致今天的外国企业家要把它当案头的必备之物,而将其智谋用到经营中了。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像它一样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尚产生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三、解读文本
在昨天的课上,我们介绍了〈〈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源头,书中不仅描写了上百次的战争,家喻户晓的计谋故事,还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一系列的人物形象。现在我们就结合课文〈〈曹操献刀》来深入分析一下曹操这一形象的塑造。
1、梳理情节(学生速读,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首先我们先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课文分为几部分?
、概括故事梗概:①曹操借刀②曹操献刀
③路遇陈宫④错杀伯奢
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
在课后有一道练习题,要求大家模仿小说回目的形式,如“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这样的形式,分别概括这四部分的内容,这也是我们的预习作业,现在就请一个同学说说你仿写的内容。
教师出示:王允旧臣哭社稷曹操奇谋借宝刀
教师展示:孟德献刀遇弑贼李儒献计操脱身
识谎言陈宫擒曹仰曹志二人携手
访伯奢孟德心疑杀无辜陈宫识操
2、品味语段,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曹操,说他是“古今来奸雄第一人”,那用奸雄二字形容曹操恰当吗?奸与雄看似茅盾的两方面是如何在曹操身上体现的呢?作者又是如何塑造曹操这一形象呢?那好,现在我们结
合具体课文描写来分析。我们有四个小组分别对应课文四个情节,思考一下,作者用什么手法塑造曹操形象,从中又能表现曹操什么性格特征?
学生按情节分成四小组,分析内容,总结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记录发言。
(1)借刀:
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
还能哭死董卓否?
心明,果断(语言描写,反衬手法)
B“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辞别众官而去
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
(2)献刀
A操径入
目的性强,勇敢果断(动作描写)
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善度势情(心理描写)
C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
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
(3)路遇陈宫
操言:“我是客商---”
奸诈,狡猾
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有大志(语言描写)
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
有感召力(侧面烘托)
以上反映的是曹操英雄的一面。
(4)错杀伯奢
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
多疑
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残暴不仁(动作描写)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白私(语言描写)
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
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白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侧面烘托)
在杀伯奢的情节中则反映曹操奸枭的一面
3、总结
因此在课文中我们看到了曹操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白私残忍的形象。(因此用奸雄来形容曹操还是恰当的)
文本中人物形象刻画方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以及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四、拓展阅读
进一步分析〈〈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并能作辩证评价(课文是从一个章节就表现曹操复杂的性格特征,在〈〈三国演义》中第一回就介绍了曹操,一直到他死的七十二回,其中有四十多回都描写到曹操,并且有大量对他的刻画,大部分同学也都读过三国演义,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品评曹操,结合文本多角度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
1、多元分析曹操形象
分析曹操人物形象的学生分成四小组白主探究
第一小组研读:第一回〈〈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
第十回〈〈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二小组研读:第十二回〈〈曹孟德大战吕布》、第十七回〈〈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