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地震灾区城镇道桥受损特征与恢复重建技术对策.ppt

格式:ppt   大小:1,068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震灾区城镇道桥受损特征与恢复重建技术对策.ppt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2022/5/8 文件大小:1.0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震灾区城镇道桥受损特征与恢复重建技术对策.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汶川地震灾区城镇道桥受损特征 与恢复重建技术对策
“”汶川地震及其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给灾区市政道桥设施造成了严重损坏,据省建设厅统计:39个极重灾区和重灾区县(市、区)受损道路长2034km,桥梁408座,与市政道路配渔洞大桥
震后的百花大桥
震后的小渔洞大桥拱脚破坏
震后的小渔洞大桥引道破坏
二.震损的主要表现特征与规律:
对灾后所进行的检测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可以看出出市政道路桥梁设施受损破坏的主要规律性表现特征为:
1﹑同一地区高等级道路桥梁受损程度相对较低;
2﹑上承式实腹拱桥受损程度比其它桥型相对较轻,基本上没有发生毁坏性破坏;
3﹑圆形、方形等规则形状的构筑物破坏程度较低,因其结构重心与几何形心相吻合,抗震性能较好;
4﹑采取圬工支挡结构的路段,其破坏程度远低于未作支挡或简易支挡的路段;
5﹑人行天桥比车行桥梁受损影响相对要大,主要原因是其刚度偏小,构件形状不规则,抗剪切能力较低;
6﹑地道(隧道)结构受损轻微(仅在洞口出现崩塌、落石),灾后都能正常使用;
7﹑钢结构因其延性较好、抗震能力强,损毁情况较少(包括吊桥);
8﹑地震波传递方向(水平)与结构物破坏程度有很大关联性。
三.恢复重建技术对策措施:
自然灾害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地震灾害无法抗拒也还无法精确预测预报。本次“”汶川地震震级之高、破坏力之大也是千年不遇的,据测定,其释放能量相当于二战末期美国投放在日本广岛***的1000倍。但是,从工程技术角度而言,作为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者,应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灾后恢复重建中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有效提高城镇基础设施的抗震减灾能力,减轻地震及其它自然灾害对基础设施的破坏程度,尽可能降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城镇市政道桥设施恢复建设应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视:
1﹑科学选址选线,增强“地质定线”意识,重视场区内局部地质调查分析工作。道路设计选线阶段,除了“功能定线、环境定线”之外,应该同时进行“地质定线”,即以沿线地质灾害影响分析优选确定道路线形方案;一旦线形方案确定之后,应对桥涵、地道、高填方高边坡路段进行深入细致的地质勘察调查研究工作,掌握尽量详尽可靠的基础资料,对邻近地震活动带和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地段尤其应注意局部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分析论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避免潜在的地质病害威胁影响;
2﹑桥涵地道等建构物的方案选型,应注重其抗灾害性能分析论证。作为城镇道路网上重要的桥涵、地道工程,其首要是交通安全的功能需要,其次才是城市环境景观需要,应以功能为主兼顾环境景观效果。因此,须对结构方案的抗震抗灾性能进行分析论证并作为确定方案的重要指标之一。结构受力体系应简洁明了、构件材质应均匀一致、轮廓形状应匀称规则、结构重心与几何形心尽量重和,以提高其抗震抗灾性能;
3﹑道路建设配套的地下管线尤其是管径较大的排水、电力管沟,应与道路桥涵恢复重建同步实施,对其管材选用及管道回填压实质量控制应予加强,以免管线受损破坏漏气、漏水导致交通中断。若有条件,可采用地下综合管沟(共同沟)方式敷设地下管线,既提高运营安全可靠度,也便于日常维护检修;
4﹑道路恢复重建中,对外交通出入口(与国道、省道相连接)及学校、医院、防疫、消防、战略物资储备点等重要设施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接的通道设置,应满足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设置要求,确保其安全可靠,保证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道路畅通;
5﹑既有道路桥涵构筑物应进行可靠的检测评估,据此确定必要的改建、扩建、加固方案,以便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如道路改扩建时,应尽量利用原路面结构层作为路基(路床),避免过度挖除形成新的建筑垃圾;桥涵加固改建(重建)时,应对原桥存在病害、病因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的工程技术方案,其标准亦应按原桥设计标准执行;拆除重建时,按新标准及规划确定的规模进行实施建设;
6﹑桥涵、地道构筑物设计中,应注重细节构造处理措施的完善优化,如支座、伸缩缝、防撞护拦、防震挡块、减震设施、支点处局部抗剪切设施等,应充分考虑最不利条件下的受力变形需要,避免灾害发生时引发二次事故;
7﹑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等技术规范,合理确定抗震设防等级标准,科学设计合理构造,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应抗震防灾措施。我国地震烈度区划是以县(区、市)为单位,由于地域辽阔,同一县城不同地段的地质构造会有较大差异,应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实际情况、桥梁规模及重要性要求分析确定切合实际的地震设防等级、标准、参数,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复核,采取行之有效的防震技术措施,确保结构的整体性与构件联结的牢固性,如加大墩柱配筋率、加大防震挡块结构尺寸与刚度、慎用牛腿支撑受力(不得已使用牛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