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第一页,共八十八页。
职业暴露的特点
1、护理人员占绝大多数
2、年龄小比年龄大的多
3、工龄短的比工龄长的多
4、针刺伤占绝大多数
5、拔针后剪输液器针头占多数(建议采购二合一塑料针头的输液器)
存在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
医务人员在接触体液、分泌物等医疗操作技术时个人防护的意识淡薄,不使用相关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在输液管用后处理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大,手术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被利器刺伤发生机率大。
第二十三页,共八十八页。
六、针刺伤的相关因素
第二十四页,共八十八页。
健康状态
医务人员健康状态决定接触后造成感染的几率
接触的频率
接触频率高的人感染几率大
安全措施
采用安全措施和正确方式
自我保护
接触感染后的快速自我保护措施实施
医
务
人
员
相
关
因
素
第二十五页,共八十八页。
刺
伤
相
关
因
素
刺伤深度
深度刺伤引起感染几率大于浅度刺伤
不同器械和被污染液体的量
中空针头沾染的血量大引起感染几率大于缝针和刀
接触路径
针刺感染大于粘膜接触
时间长短
被与病人刚接触后的锐器刺伤引起的感染几率大于放置数小时后锐器
第二十六页,共八十八页。
血源性职业暴露因素
防护措施
第二十七页,共八十八页。
我国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
1、2004年4月7日卫生部发布实施了《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
2、2009年3月2日又发布实施《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第二十八页,共八十八页。
我国血源性感染控制与消毒相关规范
预防慢性血透病人感染传播建议(CDC2001)
暴露于HIV医护人员管理指南和预防(CDC1998)
口腔科感染控制规范(1993)
医护人员感染控制规范(CDC1998)
消毒技术规范(2002/11)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48号文件)
第二十九页,共八十八页。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保障医务人员安全是当务之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48号令 2006年9月1日施行
第一章 第八条(六) 对医护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
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
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医务
人员的职业健康;
第三十页,共八十八页。
安全教育
标准预防
安全操作
注射疫苗
二、预防血源性病毒传播方法
第三十一页,共八十八页。
问题分析:
目前职业防护教育比较薄弱(%认为教育不到位)
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94%认为未能落实)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因“不知”而“无惧”,存在侥幸 心理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又非常恐惧
第三十二页,共八十八页。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
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
第三十三页,共八十八页。
这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责任
要保护好每一病人!更要关心保护自己
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处于医院感染和社会感染性疾病
的双重威胁下,如果他们发生了疾病,则又存在将疾病传播
给病人其他医务人员以及家庭成员、社会接触人员的危险中。
西班牙的一名麻醉医师Maeso使217名病人感染HCV
第三十四页,共八十八页。
(二)标准预防
要求所有的人体体液和分泌物均被视为有血源性
病原体(如HIV, HBV, HCV) 感染的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防护措施,
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工具
第三十五页,共八十八页。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
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
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空气飞沫)
第三十六页,共八十八页。
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戴口罩
穿保护衣
环境消毒
废弃物处理
标准预防措施
第三十七页,共八十八页。
洗 手
第三十八页,共八十八页。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