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阅读答案及赏析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赞借问,或恐是同乡。
注
何处住:一作"定何处"。
横塘:在今南京市西南。
借问:请问,向人询问。2
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阅读答案及赏析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赞借问,或恐是同乡。
注
何处住:一作"定何处"。
横塘:在今南京市西南。
借问:请问,向人询问。
或恐:也许。一作"或可"。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略加分析。
答: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犹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实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2、分析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的情景。(分析)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朴实率真、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形象)
诗意
你家住在什么地方,我家住在横塘一带。停船我来打听一下,或许我们还是同乡。
3
赏析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