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docx

上传人:Alphago 2022/5/9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这首诗是李白暂别杜甫后寄居沙丘珍《己亥杂诗》)
3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答案
1、A。解析:"情调急转,用"高卧"一词表明诗人内心的闲适"理解错误,"高卧应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也刚好与诗歌上下文情感氛围融为一体"。
2、B。解析:"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选项A中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选项B是比喻,选项C、D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
B."古树"和"秋声"交代诗人居住的环境。"秋声"指秋天风吹草木发出的声音,两句渲染出沙丘城外萧索沉寂的气氛。
C."鲁酒""齐歌"两句,表明由于诗人"思君"情深,只能借饮鲁酒赏齐歌才能排遣心中的愁绪。
D.最后两句是说恨不得乘舟汶水之上,随浩荡流水与朋友一路南行。
E. 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但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
,请简要说明该诗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6分)
参考答案
5
1、CD(C饮鲁酒赏齐歌也不能排遣心中的愁绪;D最后两句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主题
2.①三四句借景抒情,诗人借萧瑟凄清的环境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苦(2分);②五六两句借事抒情,诗人借助"鲁酒"和"齐歌"排遣愁绪,但没有成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深。(2分)。③七八句运用比喻修辞和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朋友的思念。(2分)
赏析:
《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寓居沙丘怀念诗友杜甫时所作。此诗以景带出思念之情,言辞朴素无华,率性写出,或行,或卧,或所见,或所感,絮絮叨叨皆入诗来,写得情深意长,凄怆感人,深刻地表现了两位伟大诗人的真挚友谊。全诗流畅自然,而又含蓄蕴藉;感情极苦,而又不失豪放本色。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在李白***的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烟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
6
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