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乐游原
乐游原,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东北部、曲江池北面的黄土台塬。塬面长约4公里,宽200-350米,高出两侧平地10-20米,最高处海拔467米。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曲江池一带就以风景秀丽而负有盛名乐游原
乐游原,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东北部、曲江池北面的黄土台塬。塬面长约4公里,宽200-350米,高出两侧平地10-20米,最高处海拔467米。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曲江池一带就以风景秀丽而负有盛名。汉宣帝时,这里被称为乐游苑。汉宣帝偕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后来在此处建有乐游庙,就以庙得名。
字义山,河南人,唐代诗人。其诗构思新颖,富于想象,艺术表现方面有较高成就。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曾受牛党令狐楚提拔,为巡官。开成二年(837),又有令狐楚之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
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向晚意不适,
赏 析
向晚:傍晚。
意不适:心绪不宁。
句意:傍晚的时候心绪不安。
驱车登古原。
赏 析
句意:我赶着马车登上了乐游原。
赏 析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抑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车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诗人登高望远,看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赏 析
句意:快要落山的太阳无限美好。
只是近黄昏。
赏 析
句意:只是已经接近黄昏。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美景的赞美。
赏 析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的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刻的,它不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美景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赋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面对良辰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晚唐,时局动乱,官场腐败,他自己很有抱负,可是根本无法施展。诗人已经预见到了国家的严重危机,就好像这眼前的夕阳,虽然美好,却不能长久。
赏 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赏 析
傍晚时分,诗人郁郁不乐地登上长安的乐游原,只见一轮红日西斜,显得无限美丽,于是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夕
赏 析
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意谓夕阳纵好,可惜也维持不了多少时间。其中寓有诗人多少既赞赏而又惋惜的感情!清人纪昀评曰:“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见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此评很有道理,时至晚唐,中兴无望,诗人处于这样的时代,能不慨然兴叹!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唐)李商隐
万树鸣蝉隔断虹,
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
不放斜阳更向东!
√
√
√
√
c
c
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向晚
夕阳
黄昏
古原
乐
游原
心情忧郁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傍晚的时候心绪不安,我赶着马车登上了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快要落山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已经接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