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书笔记——《货币战争》
这是我第二次读《货币战争》,与上次所不同的是,这次我现在豆瓣上浏览了相关的评论,带着他人的见解去读,也许能有更多的收获。读第一遍时,我只感到金融的强大和不可思议,相比之下,读第二遍,我有些陷入作者的“阴谋论”中了的利息支出已在政府开支中高居第三位,仅次于医疗健康和国防,每年高达近4000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17%。”[1]美国透支了自己人民和外国人民的未来财富。赤字财政的提出是为了解决1929年到1932年的三年“大萧条”,不是不可用,只是不能过度,凡事都有个度,物极必反。包括联邦政府国债、州与地方政府债务、国际债务、私人债务的总债务已高达44万亿美元。[2]如此庞大的债务,换作任何国家都会头痛不已。我在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美国政府偿付不了债务利息,政府是破产、耍懒皮?还是靠通货膨胀这一“财富收割机”来没收人民的财富?或者用新债去偿还老债和利息,以维持美元这一“经济永动机”?但这不是赤裸裸的庞氏骗局吗?以债养债,这个循环终究会破裂的。
中国不应该持有太多美国国债,不然就被其“绑架”了,保持适量即可。多余的资金可用于投资国家基础建设、科教文卫、扩大内需,以弥补仅靠出口拉动这一单一经济增长型的国民经济,多样化增长,才能禁得住风浪。当有一天,美元真正出现危机时,人们疯狂的伸手去抓房产、石油、黄金、白银、大宗商品这些救命稻草,美国国债也将会成为垃圾债券,到时候谁也逃不了了。我们可以相信美元,但不能没有忧患意识。
三、自我感受
我最喜欢的两位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两位经济学界的支柱人物。前者提出了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理论,是个遗腹子,终生未婚;后者提出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和“廉价货币”理论,挽救了美国的三年“大萧条”,他本人也是个投资高手。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市场这一“看得见的手”无法解释三年“大萧条”时,当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无法解决滞涨及高财政赤字时,必然有新的理论出现,来解决这些问题,事物是向前发展的,经济学也是,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就长久而言,我们都会死。”(凯恩斯)
资本都是逐利的,人性都是贪婪的。2006年,中国加入WTO已经五年,金融开始对外开放。
虽然我国经济近几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关于金融市场的开放,还是要加强监管,稳步发展,不能操之过急。亚洲金融风暴、日本二十年的停滞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本来就存在各种缺陷,如果监管再出现大的漏洞,国外资本必定会一拥而入,套取巨额利润,到时候自然是我们吃大亏。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正是其监管不到位而导致的吗?
“M”型社会,这是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的,是一日本经济学者提出的,指的是中产阶级的没落,贫富的两极分化,大多数人越来越贫穷,而只有极少数的人越来越富有。每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是那些金融市场中的贪婪者造成的,受伤害的总是中下阶级,上层阶级们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富有。
关于金融衍生品市场,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包括远期、期权、期货、掉期等多种产品。凡新生事物,初期必然是强大的,所带来的利益和风险也是不可预测的。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大程度上由于政府没有对其进行有力监管。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出现,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度、投机性、风险性,贝尔斯登、雷曼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