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村实施素质教育论文(共 2578 字) 1. 素质教育的内涵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出如下解释: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 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 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定义,但一般认为: 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 遵循教育规律, 使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的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相结合, 挖掘和发挥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 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与和谐发展的教育。 2. 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与途径 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国家对教育事业的要求以及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 我们可以得出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的接班人, 如今实行的素质教育其基本目标仍然不能脱离这一重要任务。中学阶段,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为今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逐步培养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目标的核心。中学时期正是学生身体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将会伴随学生终生, 因此创新教育使这一时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 从国家发展角度讲, 在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只有拥有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占领发展的制高点。因此,素质教育将创新教育作为其核心。 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活到老, 学到老”是终生学习的具体体现, 在当今社会, 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信息爆炸以及信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 要求人们的扩大学习内容, 延长学习时间, 仅仅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不能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的。人一旦不及时学习便会被时代抛弃, 因此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时代的要求, 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人的意志品质一般包括坚定性、果断性、挫折耐受力和自制力等。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困难, 尤其是生在农村的孩子, 本身起点要低于同龄的城市孩子, 要想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必定要经历比城市孩子更多的挑战与挫折。而初中阶段这是学生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养成的良好品质将会伴其一生。因此,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至关重要的。此外,还有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协作意识、法制意识等都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针对上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学校进行素质教育改革, 对于管理体制、教师素质、教育模式、师生关系以及学生学习空间等各方面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尤其对于农村, 传统教育根深蒂固, 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行彻底的教育改革。 进行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