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党的建设
问题的研究
【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带领着全国人民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创造着先进的生产力、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完善与和谐社会目标相适应的社会管理,这是保证社会和谐的制度和组织基础。当前,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在观念上首先有所突破,以全新的观念来考虑和完善社会管理。针对社会发展领域存在的特殊问题和特殊规律,我们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实现社会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
【正文】
社会管理,是指党委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核心目的是维系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主要任务是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控制社会冲突,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社会生存和发展环境。 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他指出:“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胡锦涛. 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N]. 人民日报,2005-2-20.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完善与和谐社会目标相适应的社会管理,这是保证社会和谐的制度和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带领着全国人民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创造着先进的生产力、先进文化。即要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的发展目标又要协调各层次利益关系,解决各方面利益矛盾和冲突,创建公平、公正、合理协调机制;既要保护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不断得到满足和提高,使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国内外经济、政治、外交良性循环,社会稳定进步,又要坚持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继承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创新科学发展观。
一、加强党的建设为完善社会管理创建有效的保障条件
完善社会管理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工作水平。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强化思想政治保障,强化班子队伍保障,强化基层组织保障,强化作风纪律保障,这四个保障的核心就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执政为民。
(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强化思想政治保障
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工作。要坚持深入学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深刻内涵,学习贯彻党章,增强贯彻党中央的决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把思想理论成果转化为谋发展的动力,完善领导方式、支持人大及保障人大代表行使职权;支持政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