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逻辑电平测试器.doc

格式:doc   大小:1,959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逻辑电平测试器.doc

上传人:diqiuren3210 2022/5/11 文件大小:1.9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逻辑电平测试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武汉理工大学《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说明书
1
逻辑信号电平测试器的设计
1. 技术指标
设计、组装、调试逻辑信号电平测试器。测试器测量范围:,;用1KHz的音响表示被测信号R7、R8的值。
音响驱动电路
R10为限流电阻。由于音响负载工作电压较低且功率小,因此对驱动三极管的耐压等条件要求不高,选取c9014作为驱动管,可完全满足本电路要求。
方案二
图2是方案二的电路原理示意图。电路由输入电路、逻辑判断电路、音响信号产生电路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说明书
4
和音响驱动电路,由四部分子电路组成。
图2 方案二的原理图
输入电路
同方案一,由R1和R2组成,电路的作用是保证测试器输入端悬空时,输入电压既不是高电平,也不是低电平。一般情况下,在输入端悬空时,输入电压取Vi=。根据技术指标要求输入电阻大于20KΩ。由此可得:=R2/(R1+R2)5V,R1//R2=20KΩ。理论值计算得:R1=, R2=。

(高电平的基准平的基准);(低电平的基准平的基准)。由此可得:R4/(R4+R3)·5V=; R6(R6+R5)·5V=。所以理论上,R3:R4=3:7,R5:R6=21:4。
音响信号产生电路
主要由两个比较器U3和U4组成,根据前面对逻辑判断电路输出的研究,分3种情况讨论。原理类似方案一,但是,在方案二中,R9与C2是并联关系,而不是如方案一的串联关系。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说明书
5
音响驱动电路
R10为限流电阻。由于音响负载工作电压较低且功率小,因此对驱动三极管的耐压等条件要求不高,选取9014作为驱动管,可完全满足本电路要求。同方案一。
方案比较
第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在逻辑判断电路中,设置高低电平的电压基准,方案一采用分压和二极管,而方案二均采用分压。方案一的二极管比较好,,还需要再调整,这样的话比较麻烦。所以选择用二极管。第二个不同之处在于:在音响信号发生电路中,C2与R9的串并联关系不同,方案一采用串联,方案二采用并联。
3. 实现方案
调整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些电阻并不理想,所以应该对阻值进行了近似调整。
由前面的理论计算:理想情况下,各个参数关系应该是:R1=,R2=,R4/(R4+R3)·5V=。即R3:R4=3:7,·C1 +·C2=1ms,·C1 +·C2= 。实际上取瓷介电容103和104,那么,C1=, C2=。由此可得,如下图所示,则R7-R6=,R6 +=。考虑到实验室的器材限制,最后确定的具体器材是:R1=70KΩ,R2=30KΩ,R3=30KΩ,R4=68KΩ,R6=,R7=,R9=56KΩ,R10=10KΩ,C1=, C2=,四个电压比较器采用集成块LM324, 三极管采用C9014 ,另外有一个扬声器,一块面包板,示波器,导线等。
实际调整
实际测量U1和U2 的高电平输出,发现不是理想情况下的5V,。,这样就无法实现设计原理,也就是说,在音响信号发生电路产生了问题,当输入是高电平或低电平时,根本就不会发生电容充放电,也就不会有不同音调的响声,所以测试的波形也只是一条直线,--。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说明书
6
所以对U3和U4的基准电压做了调整:,。具体实现方法是,用两个相同适当的阻值分压实现,考虑现有器材,。所以最后实现的方案原理图如图3所示
图3 实现方案的原理图
在仿真设计中再次验证
用示波器测量Vc1、Vc2和Vo的波形。测量的图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