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特殊儿童心理教育探索(共 2284 字) 一、存在严重自卑自闭症状特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和一般人的不同, 非常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也逃避进行正常的交际活动, 不愿意和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尤其是盲童、聋哑等本身有交流障碍的孩子, 他们总是因为自己交流上的缺陷而逃避和别人相处, 长期以往他们就难以融入社会, 很难和别人交流沟通,然后就表现出一些自闭症的症状。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 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相关专业人员培养。在当今社会日趋复杂化的背景下, 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相关专业人员培养非常重要。重点是对师资队伍进行心理健康和教育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特殊教育教学能力, 打造出有爱心、有耐心并且有教学能力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 用爱感化学生, 用寓教于乐、切实可行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 2. 引导特殊儿童增强自我调适能力。特殊儿童的大部分心理问题都是由自身认知能力和调适能力不足造成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引导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增强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比如“特殊儿童怎样正视自身缺陷”这个问题, 有些融合学校的教师鼓励普通学生不要嘲笑和歧视特殊儿童, 不要用“聋子”、“瞎子”、“白痴”等字眼来称呼他们, 这固然对特殊儿童是一种保护方式, 但是也应该引导鼓励特殊儿童正确地认知自己在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的缺陷,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勇敢地使用助残仪器、配合教师、医生等的训练, 才能勇敢地去接触社会。正如周婷婷在“聋人如何适应主流社会中”所说“: 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健听人世界里,这 20 年来,从意识到自己是聋人,到忘记自己是聋人, 再到面对自己是聋人, 最后到忽略自己是聋人、同时也正视自己是聋人, 经历了一番颇为矛盾、痛苦的心理历程”。 3. 要用足够的爱心、耐心对待特殊儿童。(1 )用爱心抚慰特殊儿童受伤的心灵。对待特殊儿童的爱心要时时刻刻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爱护关心学生并不需要说多少大道理, 有时仅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 就能表达对特殊学生的关怀、肯定、鼓励, 使学生心灵受到极大的鼓舞。在实际特殊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该清楚班内每个特殊儿童的性格、思想, 并充分尊重他们个体的差异和每个孩子本身的缺陷, 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因材施教, 综合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挖掘每个特殊学生身上的长处, 不吝于给他们的任何细小进步以肯定和鼓励, 使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心,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进步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2) 用爱心感受特殊儿童敏感的心灵。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特殊孩子的心灵都比较敏感, 任何人、事、物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他们内心强烈的反应。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教师, 需要能够时刻洞察到特殊学生的每一个内心的变化, 用爱心来体会他们的内心情感。并利用现实中的具体实例、教学中的言传身教, 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事物, 引导他们学会怎样正确判断和应对各种事件。(3) 用爱心理解并感化特殊儿童叛逆的心灵。特殊儿童由于自卑而敏感的心灵, 容易有叛逆的倾向。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并经常以鼓励、表扬的话语, 来使他们享受到成就感。还要充分理解他们身体或心理事实, 不因他们本身的缺陷阻碍学习而责怪他们。比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