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2/5/1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谢文艳 《教师职业道德》明确提出:教师要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教育反思,就是教育者把自己已有的教育实践作为思考的对象,对已有的教育实践成败原因进行探求,从而获得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新知。教育反思作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谢文艳 《教师职业道德》明确提出:教师要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教育反思,就是教育者把自己已有的教育实践作为思考的对象,对已有的教育实践成败原因进行探求,从而获得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新知。教育反思作为一种专业发展的方法,应该以专业知识作为基础,以教育活动成败原因的探求为方向,以获得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古人云: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在教学实践中一份试卷既反映了学生的学****效果,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准。那么,怎样才能从中总结教与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学生每次大考后,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我,仔细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后,都会反思自己这段时间的成功与不足。下面笔者就一份考卷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
下面是一份地理试卷的最后一道题。
我国是人工造林最多的国家,荒漠化防治走在世界前列。读亚洲地形分布略图(图1)和亚洲季风分布略图(图2),完成(1)~(4)题。
(1)图1中甲、乙两地区,需要防止土地荒漠化的是哪个地区。
(2)有外国学者撰文:1994—2008年,中国的半干旱地区比1948—1962年间增长了33%。而实际情况是半干旱区的增加,是亚洲夏季风(填序号)周期性变弱有关,而且所谓的变干旱区并非中国植树造林的主要区域。
(3)从位置、地形角度分析丙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4)简述甲地区的整体地势特征及判断理由。
笔者查看了120位学生的答卷,发现他们解答综合题时丢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审题不清,失分严重。如第(2)题考查亚洲的夏季风,绝大多数学生被文字误导,认为题中考查的是中国,考查的是干旱区域面积在扩大,所以毫不犹豫地选了②,而落掉①。其实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降水的亚洲夏季风应该有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这虽是道选择题,但是却难倒了不少学生,成功荣登本张试卷迷惑性最大的题目。
基础知识不扎实,不注重细节。第(3)题从位置、地形角度分析丙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本题很明确要求学生从位置、地形两方面作答,学生答题时大部学生只写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这一个答案,只是从位置上说出丙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为什么会这样答,因为通常老师也这样讲课,讲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主要是海陆位置的影响,只是题目中还要求学生从地形方面来作答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学生要么答不出来,要么就忘了写答案。以上答题情况反映了考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注重细节。
不能熟练掌握读图技巧,导致无法有效提取主要信息。第(4)题简述甲地区的整体地势特征及判断理由。本是容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看出地势的高低。但就有学生看不懂河流的流向,他或许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但不思考,不知道是海洋流向大陆还是大陆流向海洋。如果流向判断错误,那么地势的高低也是错误的。有些考生几乎没有利用图片提供的信息。
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受平时学********惯的影响,部分考生答题时非常随意,字体或大或小,笔画龙飞凤舞,涂抹、跨行现象普遍;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