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公园规划设计基础知识
(一)概念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大
面积的绿地, 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内容, 适合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居
民进行一日或半日以上的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的出一定的区域把各种性质相似的活动内容组织到一起, 形成
具有一定使用功能和特色的区域,我们称之为功能分区。
根据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和功能需要,一般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功能
区:文化娱乐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体育活动
区、公园管理区等。
(一)文化娱乐区
文化娱乐区是公园中人流最集中的活动区域, 在该区内开展较多的是
比较热闹、有喧哗声响、活动形式较多、参与人数较多的文化、娱乐
等活动。
区内的主要设施包括:游戏广场、技艺表演场、露天剧场、舞池、溜
冰场、 演讲场地、 科技活动场、 戏水池、 影剧院、 音乐厅、 展览室 (廊、
馆) 、画廊、俱乐部等。
当然, 以上各设施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大小、 内容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地
进行布局设置。
文化娱乐区用地在人均30m2较为适宜。
(二)游览休息区
具有占地面积大(50%),游人密度小的特点(100m2/人)。
可让游人通过饱览公园景色获得心理的满足,调节身心、恢复精神。
观赏游览区:选择公园中地形、植被、水系等比较优越,植被丰富、
景色优美的地带。
安静休息区: 多选址在地形起伏较大山地, 树木茂盛或有溪流的地段;
也可选择湖、 池边或疏林草地。 是公园中占地面积大但并非游人多的
区域。
(三)儿童活动区
为儿童专门设立的活动区, 具有占地面积小 (5%) 、 各种活动设施复杂
的特点。以城市人口的3%+,按每人¥S动面积为50m2来规划该区。
该区多布置在公园主入口附近或景色开朗处, 便于儿童进园后能尽快 地到达区内开展自己喜爱的活动。避免儿童入园后穿越其他各功能 区,影响其他各区游人的活动。
在出入口常设有塑像,规划布局和分区道路以易于识别为宜。
可设儿童游戏场( 秋千、滑梯、滚筒、跷跷板和电动设施等) 、儿童体
育场 ( 涉水、汀步、攀梯、吊绳、障碍跑、爬山等) 、少年之家( 阅览
室、游戏室、展览厅等) 、科学园地(农田、蔬菜园、果园、花卉等) 。
儿童区的建筑、设施要考虑到少年儿童的尺度,并且造型新颖、色彩
鲜艳;建筑小品的形式要适合少年儿童的兴趣,富有教育意义,最好
有童话、寓言的内容或色彩;
游戏场内园路应平整,简洁明确,容易辨认;路缘不得采用锐利的边
石;地表高差应采用缓坡过渡,不宜采用山石和挡土墙;考虑童车通
行的需求。
游戏器械下的场地地面宜采用耐磨、有柔性、不扬尘的材料铺装。
儿童区不宜用铁丝网或其他
具有伤害性的物品做护栏,
以保证活动区内儿童的安全。
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种类,夏季庇荫面积应大于游戏活动范围的
50%;活动范围内灌木宜选用萌发力强、直立生长的中高型种类,树
木枝下净空应大于 。
儿童区活动场地周围应考虑遮阳林木、草坪、密林,并能提供场地、
小溪流、宽阔的草坪,以便开展集体活动。
植物种植应选择无毒、无刺,无异味、无飞毛飞絮、不易引起儿童皮
肤过敏的树木、花草;
按不同年龄划分活动区 (幼儿和学龄儿童使用的器械,应分别设置)
可用绿篱、栏杆、水溪等进行隔离。
应为看护的大人设置坐凳及避雨、庇荫等休憩设施
(四)老年人活动区
老人活动区在公园规划中应考虑设在观赏游览区或安静休息区附近,
要求环境优雅、风景宜人。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注意动静分区
2、注意闹、静分区
3、设置必需的服务建筑和必备的活动设施
4、一些有寓意的景观可以激发老人的生命活力
5、注意安全防护要求
选 址:安静休息区内或附近。
活动内容:老人活动中心,书画班、盆景班、花鸟鱼虫班;组织老人
交际舞、老人门球队、舞蹈队。
道路保持平整,路面、坡度都要加以考虑,不宜设步石和汀步,有相
对较集中的建筑休息设施。
景观设计要含蓄,有寓意,如用匾额、对联、碑刻等。
少选开花短暂、死亡快的植物,多选能振奋精神的芳香树种。
(五)体育活动区
体育活动区是公园内以集中开展体育活动为主的区域, 其规模、 内容、
设施应根据公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状况而定: 如果公园周围已有大型的
体育场、体育馆,则公园内就不必开辟体育活动区。
体育活动区的设置一方面要考虑其为游人提供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 设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其作为公园的一部分, 需与整个公园的绿 地景观相协调。 人多、游人集中。
设计:面积大、平坦;体育活动区常常位于公园的一侧。并设置有专 用出入口,以利于大量观众的迅速疏散;以地形、树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