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2011 年中考说明文总复习一、定义: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或阐述事理,目的都在于给人知识。二、说明文特点:说明文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说明性、通俗性四大特点; 记叙文以生动的记叙和描写为主。三、分类: (1) 从说明对象角度,可分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2) 从语言角度,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四、说明文的四要素: (一) 说明对象:每篇说明文都有一个说明对象。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楚说明了什么事理。判断说明对象,可先看题目, 因为说明文的不少题目都表明了说明对象;再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一般来说, 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 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那些角度介绍的。(三)说明顺序:说明文为了体现条理性,必须有条理清楚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多用于建筑物的说明。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四) 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帮助人们把事物特征说清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2 (1) 下定义: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明地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能够起到科学、准确、精炼、严密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作用。(2) 分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全方位、,能够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3) 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说明方法。下定义要求完整,句子前后可颠倒;作诠释不要求完整,句子前后颠倒,意思有时就说不通。例如“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就采用了作诠释,若颠倒,“银白色的金属是铀”就不准确了,因为“银”也是银白色的金属。(4) 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准确、最科学、最具体的依据。数字有约数和确数,不管哪一类数字,都能起到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5) 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只从道理上讲解,人们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举例说明时常有“如”、“例如”等标志语。举例说明可以通过有代表性的例子, 具体、真切、形象,便于读者理解。(6) 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明。其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增强文章趣味性。(7) 作比较: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说明对象特点。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8) 摹状貌:摹写事物的形状、体貌, 使说明的事物更生动、形象、逼真, 使人有鲜明深刻的印象。(9) 画图表: 是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画图表对文字说明起到节助作用, 增强了说明的直观性,使事物的特点一目了然。五、说明语言: 说明文中语言的最基本特征是准确性。主要是指在说明事物及事理时能准确地反映被说明对象的真实情况,便于人们认可和接受。说明文中使用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在准确的前提下,可呈现两种风格:一个是平实,另一为生动。所谓平实,即语言具有准确、简洁、通俗的特点。六、说明文的基本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可分为两种形式: 3 (1) 总分式: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总——分;分——总;总——分——总。(2)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方法、技巧、要求指导: 1. 如何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物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1) 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