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黄石市城市色彩规划控制导则.docx

格式:docx   大小:37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石市城市色彩规划控制导则.docx

上传人:baba 2022/5/13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石市城市色彩规划控制导则.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细心整理
黄石市城市色调规划限制技术导那么
黄石市城市规划设计探究院
2016 06
细心整理
目 录
第一章 总那么
第一条 导那么制定背景及依、暗、暗灰色调〕。中间色是在纯色中参与灰色得到的〔如色调图中的浊、浅灰、猛烈等色调〕。
第六条 建筑物外立面色调类型与比例划分〔详见附图三〕
主色调:确定建筑印象基调的色调,一般占建筑物各方向外立面面积70%以上〔包括70%〕。
辅色调:衬托建筑外观的色调,一般占建筑各方向外立面面积20%以内〔包括20%〕。
点缀色:点缀建筑外观的色调,一般占建筑各方向外立面面积10%以内〔包括10%〕。
第七条 建筑色调调和法那么
建筑色调调和法那么分三种:色相调和法、类似色相调和法与色调调和法。法那么具体应用〔详见表1与附图三〕。
表1
法那么类型
用色特性
具体应用
细心整理
色相调和法
色调色相一样或相像,明度和艳度有变更。即通过近似色相间色调的适度变更来营造一种高和谐度的建筑印象。
接受一种色相或者类似色相〔处于蒙塞尔色相环划定的同一种色相范围内的近似色相〕作为建筑外立面基调色、帮助色和强调色的统一色相。通过对基调色、帮助色和强调色之间色相明度的凹凸变更来进展建筑配色。配色时,应遵循如下原那么:
建筑物外立面色调比例原那么。
各种色调的艳度应保持一样。
该法多适用于一栋建筑或特定社区中的建筑群中。
类似色相
调和法
接受色相相像的暖灰色系色调实行配色
接受色相相像的暖灰色系色调〔蒙塞尔色相环中彼此相邻的暖色系色相,即红、橙黄色〕实行配色。同时将色调艳度严格限制在低程度范围内。配色时,应遵循如下原那么:
建筑物外立面色调比例原那么。
,,且艳度愈高,色调在建筑外立面面积中的比例应愈小,以强调色形式出现。
色调调和法
色调间色调一样或相像,色相有变更
接受一样色调或者类似色调〔详见色调图,留意限制色调在灰、浊、浅、柔等范围内,只允许在强调色上运用明丽的色调〕。配色时,应遵循如下原那么:
建筑物外立面色调比例原那么。
色相应根本接受暖色相,冷色相只宜用于公建或工建,且色相间搭配应和谐。
第八条 黄石市建筑色调规划八大方针
该八大方针是依据对黄石市城市色调现状的专业调查结果与分析总结出的用色问题制定的,
细心整理
是指导黄石市色调规划管控工作的根本原那么。通过结合城市实际状况,灵敏运用该八大方针,能够建立出统一有序又特色显明的现代化都市景观。八大方针具体详见表2。
表2
色调规划方针
方 针 要 点

建筑基调色应尽量提取历史传统色调。

维护历史街区原生态色调,周边环境应尽量接受富有原生色调印象的建材。

严格限制规划区建筑基调色、屋顶色运用高艳度色调以及低明度色。

依据五色黄石的规划定位,片区引荐色适当留有弹性,丰富城市环境色调。

大体量建筑物应遵循建筑外观格局进展精致分部、分段涂装。

运用质感丰富、质地精良的建材。

协调建筑外立面基调色、帮助色和强调色间的比例平衡关系。

依据黄石市总规划定功能区域与建筑自身功能及设计特征选择相符的色调类别。
第九条 黄石市城市标识色
黄石城市标识色有灰色、白色、红色、绿色和黄色五种。主要通过城市历史色调、自然环境色调、自然资源色调这三个方面提取黄石城市标识色。
细心整理
每种标识色均由多种要素综合考虑进展提取。灰色来自:乡土建筑,近代工业建筑、现状用色。白色来自:乡土建筑、现状建筑。黄色来自:乡土建筑、荆楚官式建筑、矿石、当代豪宅。红色来自:荆楚官式建筑、近代工业建筑、鄂东南的红土地。绿色来自:黄石漂亮的自然环境。
第十条 城市色调主旋律
对于城市色调而言,特色显明的色调主旋律至关重要。主旋律有助于为城市建筑及街道、小品、公共设施供应一个根本线索。从而为造就特性的色调环境奠定根底。
白色、灰色、红色、黄色和绿色为黄石城市色调原型色,进一步考量黄石城市文脉和地域特色,并结合现状用色特征以及当代审美趋势,规划确定黄石色调主旋律为白色、灰色和黄色。其中黄色,规划指向低彩度、低明度的黄灰。
第十一条 黄石市建筑色调规划管控区域划分
依据《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5年修订版〕的相关要求,结合黄石市各区域建立与开展定位、重点功能分布、自然景观风貌特征等综合因素,划分出黄石市建筑色调规划管控区域。区域包括“色调重点管控区域”与“一般管控区域”。
一、重点管控区域〔详见表3〕
主要依据区域自然景观风貌特征、功能定位、将来开展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