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诗经楚辞部分复习参考题填空题 1、(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 305 )篇诗歌。 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 国风)和代表《楚辞》的( 《离骚》)并称为“风”“骚”。 3、唐代诗人( 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 “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 《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 《诗经》)一书。 6、汉代辞赋家( 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7、建安诗人( 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8、“思无邪”是( 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9 、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 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 韩婴)。毛诗是鲁人( 毛亨)和赵人( 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 鲁诗)、( 齐诗)、( 韩诗)。 10、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一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 11 、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 70 卷的( 《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教本,在《诗经》研究史上,是《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12、南宋朱熹的( 《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13、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指的是(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14、“四始”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 (《清庙》)为颂之始。 15、“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由北宋苏辙首倡,他在自己的著作《诗集传》中提出《诗经》应分为(《风》)、(《雅》)、(《颂》)、(《南》)四类,即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 《周南》)、( 《召南》)。 16、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 风)、( 雅)、( 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 赋)、( 比)、( 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17、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是按照风、雅、颂的体例编排的,其中包括十五国风,二雅(即(《大雅》)和(《小雅》) )、三颂(即《周颂》、《鲁颂》)和( 《商颂》)。 18、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风、雅、颂三者中( 风)是里巷歌谣之作,而( 雅)、( 颂)则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 19、“史诗”这个概念是亚里士多德在其文艺理论名著( 《诗学》)中最先提出的,他将当时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20、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诗经·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1、《诗经·大雅》中的(《公刘》) 一首记叙了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豳的大迁徙历史,诗的每章都以( “笃公刘”)作为首句,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爱戴赞美之情。 22、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一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 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23、周民族曾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居岐山下的周原,这段历史记载在周民族史诗( 《绵》)中。 24、《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 豳风),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25、“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诗经》(《豳风·七月》)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季节的变化,生动地传达出农业生活的乡土气息。 26、《诗经·小雅》中的(《鹿鸣》)是一首著名的燕飨诗,诗开篇就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借助自然物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基调。 27、《诗经·小雅》中( 《宾之初筵》)一诗以燕飨活动的发展为序,写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