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弘扬策略
【摘要】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的过程中,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基础教育的途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通过研究、参与、体验、实践性学习等方式的多样化, 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弘扬策略
【摘要】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的过程中,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基础教育的途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通过研究、参与、体验、实践性学习等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地参与学习,满足不同的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体现。
【关键词】个性风采 情感体验 人品塑造 内心世界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规律,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落实到各种教学中,就是“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风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人品的塑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显然,这四个“关注”体现和倡导的实质就是在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历史课程而言,教学中如何渗透和弘扬这一精神呢?笔者认为,主要的策略有:
一、搭建平台,关注学生的个性风采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是富有发展潜能和个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致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活动显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教学中教师不能压抑学生个性,应允许学生提出独特的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要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教师应搭建一个让学生展示个性风采的平台,鼓励他们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善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使他们从心底里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把他们的学台上使不同学生的个性风采得到应有的展示。如《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有一道思考题:“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你接触和了解到的情况,你对北京的哪些大建筑印象最深,谈谈你的感想?”这一练习教师应充分利用起来,使之成为学生展示个性风采的平台,它可以在课堂内当堂完成,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作好充分发言准备后,等下一节课进行。虽然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参观游览,对北京的古建筑缺乏感性认识,但他们通过查阅不同的课外阅读资料和已经收看影视的经验积累,让他们说说印象最深的古建筑,谈谈自己的感想却是不难的一件有趣的事。如果教师为学生搭建起了这一平台,那么学生一定会绘声绘色地讲述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有趣话题和感受来,其个性风采的张扬、其童心童真的表露,定会使师生们感叹不已。如果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都能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围绕课文内容展开积极的讨论与交流,那么在这一自由表现的平台上,学生将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师生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生活是十分丰富的,他们热爱生活,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阶段,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信息快,敢想、敢做、敢说是当代学生的基本特征,他们都喜欢有爱心、懂感情、有知识、风趣、幽默、有责任感的教师,都希望教师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与他们同学、同乐、同玩、同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