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文学批评史之两汉文学批评.ppt

格式:ppt   大小:436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学批评史之两汉文学批评.ppt

上传人:我是药神 2022/5/14 文件大小:4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批评史之两汉文学批评.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学批评史之两汉文学批评
(四)对后世的影响
刘勰的“志思蓄愤”说
韩愈的“不平则鸣”说
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
李贽的“泄愤”说
(五)思考题:
结合中国文学史,谈谈你对 “发愤著书”说的理解。
第二节 楚辞章句》,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
充分肯定屈原的人生态度。
内容上,屈赋合乎儒家“五经”的宗旨。“《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
艺术上,屈赋与《诗经》相一致,所谓“依《诗》取兴,引类譬喻”。
以经解《骚》,有着强烈的用世目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汉代经学穿凿附会的弊病。
思考题
评述两汉时期的楚辞批评。
第三节 《毛诗序》的文学批评思想
解题
四家诗
齐国辕固生,鲁国申培公,燕国韩婴,赵国毛苌
“郑笺”
毛诗序(诗大序)
每篇题下皆有“小序”,为每首诗的“题解”
毛诗首篇国风《关雎》题下的一篇较长序言
小序:“《关雎》,后妃之德也”至“用之邦国焉”
大序:“风,风也”至篇末
全书的总序,总论诗的性质、作用、体裁、手法等等。
(一)诗歌艺术的本质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第一次把“情”与“志”联系起来论述,从理论上确立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表现传统。
1、“情”与“志”
《孟子·公孙丑上》:“夫志,气之帅也。”
《荀子·正名》:“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
“志”,多指具有一定伦理道德规范的思想,偏重于人的理智与理性,而情则为人的喜怒哀乐情感。
2、诗言志与诗言情
政治教化功能与个体情感的抒发功能
3、《毛诗序》情志并举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4、以志来约束情感、节制情感
“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二)诗歌以“政教”为核心的社会作用
1、诗歌与时代政治的关系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2、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3、诗歌的教化与美刺功能
(1)教化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2)讽谏说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3)主文而谲谏
郑玄:“主文,主与乐之宫商相应也。谲谏,咏歌依违,不直谏也。”
要用合乎宫商之文,委婉地对统治者进行谏劝,不能用激烈的言辞直接批评其过失。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
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具体化
任何讽谏都以维护专制政体为前提,同时在表达方式上必须微言谏诤,不能直言相陈。
符合艺术以情感人的特点/作者政治观、社会观的偏狭
4、影响
促使后世作家关心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命运
杜甫、李白、陆游等
过分夸大文艺的教化作用,贬低文艺的审美功能,使中国文学始终与政治教化紧紧联系在一起。
白居易:“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
屈原、陶渊明、李白遭贬斥
(三)“六义”说
《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1、“六义”的内涵
孔颖达《毛诗正义》:“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诗》之所用”,表现手法
“《诗》之成形”,体裁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
《正义》:“诗人览一国之意以为己心,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
在内容上,“风”是以诗人个人之事来表现其所属国家之风尚;在地域上,“风”是各诸侯国的地方诗歌。

“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正义》说:“诗人总天下之心,四方风俗,以为己意,而咏歌王政,故作诗道说天下之事,发见四方之风,所言者乃是天子之政,施齐正于天下,故谓之雅,以其广故也。”
雅是周王朝中央的诗歌,在内容上表现整个周王朝王政之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