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2020】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51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0】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zhangshus 2022/5/14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0】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19
教学资料范本
【2020】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编辑:
时间:
单元教学目标:
2/19
1、培养学生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语音和语义,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在反复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嫦娥三号.。
二、朗读训练,培养语感.。(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动笔在课本上标出节奏,圈出生字.。
2、学生白由朗读课文.。
3、检查朗读,发现朗读问题.。
三、疏通文意:
1、明确学****要求:
理解课文字词,把疑难问题记下来.。
理解课文结构思路和中心.。
2、小组白主学****讨论:
结合工具书和课文注解疏通文意.。
小组讨论解答疑难问题,组长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3、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教师补充.。
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重点词语.。
通假字:曾=增衡=横拂=弼
词类活用:苦:使……受苦;劳:使……劳累;饿:使……经受饥饿之
苦;
动:使惊动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使……坚韧
古今义: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举:古义:被举用;今义:举起;
征:古义:征验;今义:出征;喻:古义:了解;今义:比喻.。
虚词:于:①在;②从;③给;④由于
一词多义:发:舜发于吠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四、文章探究:
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章第一段例举的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
历什么共同点?
他们出身卑微,
他们历经了苦难的磨练,
他们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成就.。
2、文章举的这几个例子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引出下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起过渡作用
4、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要经历那些磨难?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些?
5、学****了课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请谈谈白己的看法.。
五、朗读、背诵.。
5/19
六、板书
第1段: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举例论证)
——引出问题这些事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第2段: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论证)----提出问题
第3段: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对比论证)-----分析问题(正面)和(反面)
第4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独成一段,鲜明突出.------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22、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
1、体会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概括愚公移山的精神,概括故事的寓意: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奋斗.。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有白己独特的认识,做出不同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灵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言故事,“灵魂”则是它的寓意.。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则寓言的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人物的形象和这则寓言的“灵魂”.。
检查复****br/>好****惯是成功的一半,学****好文言文主要靠积累,知识积累的好方法是白我整理,请说一说你整理了什么知识点.。
二、简析课文
1、我们接下来齐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看同学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课文.。
a、解决以下问题
1、太行、王屋二山的规模怎么样?
2、愚公当时的状况如何?
3、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移山的目标如何?
4、移山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b、现在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计算一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怎么知道愚公也参加了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移山这事做起来难吗?难!我们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板书:难
方七百里,高万仞
移山难一一五人,人数少
6/19
工具简陋
时间漫长
行程远
由此看来,移山的任务的确很艰巨,但越是艰巨,越能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精神风貌.。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些人物对移山的不同的态度.。
三、分析人物
学法指导:表现人物思想情态的基本方法是对话,它不仅能在情节发展中起推动作用,而且不同的问话表达了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表现人物不同的思想情态.。
1、分析愚公妻和智叟对愚公“平险”的对话.。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过渡: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他们的理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认为没有办法处理挖下来的土石
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