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美丽乡村建设通讯稿.docx

格式:docx   大小:3,07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丽乡村建设通讯稿.docx

上传人:艾米 2022/5/14 文件大小: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丽乡村建设通讯稿.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美丽乡村建设通讯稿
美丽乡村建设通讯稿
【篇一:某镇某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镇**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2014年10月)
**村位于**镇,全村**户、**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党员*8人前本村已自筹资金190万元,资金缺口170万元,鉴于建设资金大,村财有限,恳请按照上级部门给予倾斜扶持。
二是支持**公园建设。对**池塘进行改造,对周边进行绿化,并在公共绿地内设置亭、台、花架等园林小品,需要投资 5
【篇二: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绿谷深处织锦秀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记者 胡松
“一样的土地,建设不一样的美丽乡村”。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县加快美丽乡村串珠成线、连片成线,规划至2016年,全县培育15个中心村、打造30个精品村、3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和16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
如今,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开花结果,我县乡村面貌悄然蝶变,一批美丽乡村特色村、示范村、精品村在绿谷深处吸引着无数目光。11月16—17日,在全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上,我县荣获“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
多重保障书写美丽篇章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职能部门成立项目实施指导小组,各乡镇(街道)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小组,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促一级落实的工作格局,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同时,我县还建立“5+2+x”帮扶联系制度及美丽乡村风景线段长制度,县委书记、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县委副书记和分管农业、城建副县长联系帮扶连线成片美丽乡村建设,其他副县级领导也联系帮扶1到2个精品村。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杜光旻先后51次走访黄田镇黄坞村、隆宫乡莲湖村;县长叶青先后71次到联系竹口镇平岭岗村、举水乡月山村;其他“5+2”领导联系先后共150余次到所帮扶的项目村进行调研指导。截止目前,“5+2”县领导共协调解决问题300余个。
美丽乡村到底是什么样子?要达到什么标准?我县注重实际、突出重点,制定相关政策,先后出台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心村培育、村庄整治、六边三化三美、农村危旧房改造及农村环境整治等系列政策,确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举措、政策扶持和工作机制,提供了有
力的政策保障。
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县还多渠道筹措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014年安排4760万元特扶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安排山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400万元用于农家乐培育及综合体建设项目;2014年县财政安排资金24540万元,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有资金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一村一景打造美丽乡村
从龙庆高速公路的黄田出口下来,一条238米的瓜果长廊接进了黄坞村,村里正在搞村庄建设,环境大变样。瓜果长廊过后,顺着村道,新建了一个公园,右边有一个凉亭,左边正在搭建新亭子和小广场,可供村民休憩。
还有一帮画家来到黄坞,在色彩统一的房屋外墙上,画上各式各样的3d艺术画,依托山水人和的独特风光,融入乡土文化,塑造特色景观墙,统一的外立面又披上“新衣”。
这些是黄坞开展精品村建设以来发生的新变化。今年,黄坞立足生态、古居、产业等禀赋,做好“幽、闲、净、美、富”五篇文章,以“古树村边合,坦途新黄坞”为基础,致力打造美丽“桥头堡”。
美丽乡村,贵在独具特色。近年来,我县按照“一村一规、一村一品、一村一韵”要求,结合各村特色和实际,选择较适合、能体现当地风土人情的风格和样式,因地制宜,因利势导,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我县还注重村庄“小景”植入,大到村庄、道路、河流、森林,小到一亭一台,一楼一
阁、一窗一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努力做到统一与变化、和谐与韵律的完美结合。
黄坞村依托幽静的古树林,规划建设园林小景;平岭岗村建设一条“桃红柳绿”多彩廊道,打造一批“花样农家、果香庭院”;崔家田村立足驿道古村定位,致力打造竹海人家??这些小景的点缀,与大景遥相呼应,使得美丽乡村锦上添花、生机盎然。
产业支撑发展美丽业态
美丽乡村,基础在于村美,目的在于民富。我县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依靠村民的力量加快绿色生态产业、休闲养生产业、生态精品农业等“美丽业态”转型升级。
近年来,位于青山之中的莲湖村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还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开办农家乐实现增收致富。
村民吴益民也瞅准时机,建了一个家庭农场,发展山鸡、孔雀等特种养殖,并将特种养殖与乡村休闲旅游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