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历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
八年级 上册
湖北省襄阳市第33中学 张志玲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
致远舰
今年是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2014-18压力,签订了丧权辱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中日甲午战争
P28-30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的欲望。
一、霸权梦想
遭到列强侵略
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野心是称霸世界,并规划了侵略的具体步骤。
发动甲午战争是蓄谋已久。
与日本倾全国备战相比,清王朝则是军备废弛,毫无防范。
战争的原因:
日本迅速崛起,
对外侵略扩张,
预备征朝侵华,
妄图称霸世界。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黄海海战
丰岛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
旅顺大屠杀
平壤海战
具体战役:
第一阶段:
1894年7~9月
时间:1894年7月
标志:丰岛海战
战役: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
二、英雄悲歌(战争经过)
第二阶段:
1894年10至
1895年5月
战役: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英烈榜:
邓世昌
左宝贵
丁汝昌
小结:战争的经过
1、朝鲜丰岛,日本不宣而战
2、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3、辽东战役,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致远号
邓世昌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著名战役及英雄人物)
请你回答: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4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
外因:日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标志):
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
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内因:
1、清朝统治阶级的极端腐败(根本原因)。
2、慈禧太后主和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重要原因)。
3、清政府军事力量弱于日本,如主力舰数量少,舰船速度慢,海军装备补充不足、陈旧老化。
4、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三、勿忘国耻(战争结果:《马关条约》)
签订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自主学习时间: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银二千万元;
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
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④在华设厂。
④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了中国内地。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①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加重了人民负担;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③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
“城头蓬蓬擂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成败利钝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黄遵宪《台湾行》
P17-18
台湾人民的抗争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官军将领:刘永福
义军将领:徐 骧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