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银行间市场违规交易案例分析.pdf

格式:pdf   大小:12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银行间市场违规交易案例分析.pdf

上传人:Bonnacon 2022/5/14 文件大小:1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银行间市场违规交易案例分析.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银行间市场违规交易案例分析
一、事件简述
(一)部分固定收益业内人士受调查,引发广泛关注并导致市场波动
近日有报道称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杨辉、万家基金经理邹昱已受
到调查,另有传闻多家券商为代持只是一种
现象,其背后的目的与利益转移才是事件本质。就代持而言,可以是为了交易而
产生,例如放大杠杆、避税等,也可以作为利益输送的工具。以上两种不同目的
的性质、危害、法律后果等完全不同,似应区别看待与分析,这里将主要目的为
交易的归于“代持”,将涉及不正当交易的归于“利益输送),处于一种“灰色地
带”,操作行为因涉及私下协定而不合规,相关运作也缺乏监控。
债券原持有方的代持活动存在杠杆放大导致风险放大、以及循环操作隐含资
金链断裂的流动性风险;作为代持方则面临回购违约风险、债券违约风险、市场
波动风险等。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达成代持协议可能涉及到商业***的问题,即
相关人员利用所管理的资产从事代持活动而收受利益,这也显示了缺乏监控的
“灰色地带”易于滋生其他风险状况,风险程度将不可避免地升级。
(四)应积极防控债券违规代持与利益输送行为
利益输送性质恶劣、后果严重,为法律所明令禁止。违规代持虽然法律后果
不及利益输送,但其风险较大,特别是代持方所面临的风险更为集中,以上两者
均应予以重视,积极防控。与此同时,银行间市场违规交易行为又具有较强隐蔽
性,增加了防控相关违规行为的难度。银行间市场交易的个别协定特征,区别于
交易所市场公开竞价特征,决定了交易价格、交易对手等要素透明度较低,所谓
的市场价格只是一个参照;不同于股票交易,债券交易的价差收益比较低因而常
被忽视,还本付息才是投资利润的根本来源,因此表现出的一个假象就是债券投
资几乎总是可以实现正收益;此外,隐蔽性也体现在交易价格的衡量方式上。市
场上通常用“到期收益率”来衡量债券交易价格,这种方式无形中会弱化价格异
常现象。
(五)银行间市场违规交易的隐蔽性特点使监控漏洞易于出现,导致不正
当交易行为发生
观察违规代持与利益输送的特征,可以看出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监控存在漏
洞,导致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而监控的漏洞又与前面所述银行间市场违规交
易的隐蔽性特点密切相关。漏洞的存在,在绩效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下,乃至
3在利益输送所带来的巨大收益面前,当道德风险发生时将被充分利用,违规违法
的交易行为由此发生。
三、事件启示
(一)业务发展必须与风控合规管理相结合
从上述银行间市场违规交易事件可以看出,业务发展必须与风控合规管理相
结合,单纯强调业务发展,忽视内部控制,则可能出现监控漏洞,导致风险隐患
的形成。以违规代持行为为例,债券原持有方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利用代持方式
规避监管,加大杠杆,形成了流动性风险,一旦市场出现不利波动将造成风险放
大;作为代持方,虽然获得了代持收益,但债券违约风险、回购违约风险全部转
移至自身,若回购方违约,由于没有正式协议,将被动持有相关债券,承受价格
波动风险。只有业务发展与风控合规管理相结合,以发展促内控,以内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