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目的:
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理解诗的内容, 学习本诗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导入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目的:
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理解诗的内容, 学习本诗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导入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和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今天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精品文档请下载)
游戏看图猜诗歌 。猜出诗歌并朗读。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我们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精品文档请下载)
预习和交流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顶峰。(精品文档请下载)
2。背景链接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王昌龄和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 等人交往深沉。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精品文档请下载)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遨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精品文档请下载)
初读诗题,初晓诗情
1、学生读诗题,联络课下注释 ,解释题目意思,并划分题目朗读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简要说说李白写下这个诗题的时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四、初读诗歌,寻找诗眼
(一)朗读诗歌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和\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全班齐读。
(二)初步理解诗歌,读懂诗眼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暮春时节,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精品文档请下载)
2、寻找“诗眼”
从诗歌中选一个词作此诗的“诗眼” (愁心)
五、再读诗歌,读懂诗眼。小组讨论
1、诗人借助哪些景物来表现“愁心"?
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和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