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文档名称:

毛概第六章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7,014KB   页数:7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毛概第六章课件.ppt

上传人:电离辐射 2022/5/15 文件大小:6.8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毛概第六章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毛概第六章课件
适用于教师试讲、学校演讲、教学课件、说课大赛

提出------马克思
实践------苏联和中国
问题------超越阶段
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达国家仍是发达国家,约95%的欠发达国家仍是欠发达国家。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研究认为,在21世纪头20年内,约90%的发达国家仍将是发达国家,约90%的欠发达国家仍将是欠发达国家。
中国经济现代化至少将面临经济质量、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竞争力三大瓶颈,其中“重中之重”的是提升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到2050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人均GDP>9000美元、农业产值占GDP比重<10%、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60%)
社会进步(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 80%、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75%、人均收入42000元、、信息综合化指数60、)
人口素质和生活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7 ‰、识字人口比重> 90%适龄人口大中学生比率> 20%、平均预期寿命75岁、每名医护人员服务平均人数500、恩格尔系数4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0)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第一次现代化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其特点是工业化、城市化、福利化、民主化、世俗化等。
第二次现代化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其特点是知识化、分散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生态化、信息化等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运河模式:
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代化模式,即“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运河战略”。所谓“运河战略”,就是中国不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知识化的道路,可以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两个阶段之间开辟一条“经济运河”,使新型工业化和知识化协调发展,从而大大加快综合现代化进程。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中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达到1960年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5位;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为39分,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1位;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为35分,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9位。
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名世界前10名的国家是:瑞典、美国、丹麦、芬兰、日本、瑞士、澳大利亚、德国、比利时和英国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贴牌战略并非长久之计
中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广东省的自主品牌出口额仅占全省出口额的3%
,90%属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体.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中国最大的特点是人口众多,据预测,。就业压力巨大。2020年,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将超过9亿,比发达国家劳动力的总和还多3亿。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1)历史前提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其母体是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而我们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发展而来。
(2)物质基础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先进生产力基础上建立的;而我国是自然经济的农业国。
(3)我国虽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生产关系,但生产力是不可能超越的,因而我们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必须避免私有制带来的两极分化的影响。---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主要矛盾决定基本路线
1、主要矛盾------从实际出发: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十八大报告]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主要矛盾的八个新特征
第一,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需要在总体上得到满足,但是尚未得到全面满足。
2011年中国人均GDP达5432美元,世界排名第89位,但是中国依然存在诸多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
要做到全面满足必须协调发展、公平分配。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第二,相对于人民的物质需要,文化需要满足的问题更加凸显。
现阶段文化产品社会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诸多不足。出现了“文化逆差”、 “文化安全”、 “文化怀古”、 “文化创新乏力”、 “文化大家匮乏”等难题。
第三,除了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人民群众需要结构中的政治需要、社会需要和生态需要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
这些需要的满足问题不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能完全解决的。五位一体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