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院感染的定义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的患者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第一页,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随时消毒:是指对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病人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症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病室或床边消毒即为随时消毒。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八页。
消毒的分类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例如医院内的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消毒的消毒。
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例如医院的医疗器械灭菌,诊疗用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和一般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的消毒等,均为预防性消毒。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八页。
重点介绍的几种消毒方法
1、含氯消毒液
2、5000mg/L的碘伏
3、75%酒精
4、 紫外线空气消毒
5、 通风换气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八页。
含氯消毒剂配制
含氯消毒片,每片500mg
250mg/l配制:1000ml溶液+半片
500mg/l配制:1000ml溶液+一片
1000mg/l配制:1000ml溶液+两片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八页。
含氯消毒剂配制
抹布: 1000ml水加1片
一桌一布: 1000ml水加1片
一床一巾: 1000ml水加1片
拖把: 1000ml水加1片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
含氯消毒片使用注意事项
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宜触及处。
消毒纺织品、金属制品,浓度不宜过高,作用时间不宜过长。
消毒后应尽快清洗去除残余药物,防止腐蚀与漂白。
用于消毒餐具,应及时用清水冲洗。
用于污水消毒时,应根据污水中还原性物质含量适当增加浓度。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八页。
含氯消毒片使用注意事项
稀释应用冷的自来水,防其受热分解。
配制溶液后,要用含氯试纸测配制浓度。
现配现用,一般不超过24小时。
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应加盖保存。
配制时,应注意防护。大量配制时,应戴口罩、橡胶手套、穿防护服或长靴或围裙。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八页。
化学消毒剂使用“七不要”
不要把消毒剂当作灭菌剂处理。
不要把器械储存在消毒液中。
容器内的消毒液不要装得太满。
不要使用配制较久的消毒液。
不要随意在消毒液中加入洗涤剂(中和作用降低)。
不要随便把两种消毒液混合使用。
不要认为使用消毒液后消毒物品就能达到无菌、可靠和安全。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八页。
清洁是任何消毒或灭菌措施必要的第一步
医院的保洁团队也是感染控制团队的一部分
第三十页,共四十八页。
清洁是通过去除、干扰、灭活微生物作用的有机物、可见污染物的去污染过程,使环境表面能安全的接触或使用。
清洁剂、消毒剂和流动水冲洗能够去除表面大量的微生物。
环境清洁——清水+清洁消毒剂+微纤维抹布
清洁 是任何消毒或灭菌措施必要的第一步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八页。
病房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
病房内物品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窗台等,一般情况下这些物品的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每日2次擦拭,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
当以上物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八页。
其它表面的消毒
包括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体表面,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要求每天用清水擦拭或刷洗处理,特别是共用坐式便器,应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洗坐板及盖板,便器外表面用清水冲洗干净。
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可用含有效氯1000mg/L ~2000mg/L进行消毒处理。
注意:
抹布必须分区使用!
擦拭顺序:先污染轻的区域,后污染重的区域!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八页。
地面清洁
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水拖地每日2次,清除地面的污垢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采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拖擦地面。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传染病人)体液污染的表面,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进行消毒处理。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八页。
抹布、拖布的消毒
抹布:应分区使用,不得混用。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要求:每擦一处及时清洗抹布,一房间一换抹布。
耐药菌感染病人的卫生洁具专用(抹布、容器)
拖布头:根据大小和功能分别使用,应分区使用,每房间更换,清水洗涤后再使用,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第三十五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