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巴彦淖尔文史资料选辑.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巴彦淖尔文史资料选辑.doc

上传人:utuhlwwue61571 2017/3/31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巴彦淖尔文史资料选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任安国: 傅作义主持的绥西地籍整理· 傅作义在河套, 巴彦淖尔文史资料选辑, 第8辑, 耕者有其田实行不了的原因: 阻力很大: 阻力主要来自于国民党官僚和地方豪绅。比如, 原来佃农租种了地主豪绅霸占的公田,经过地籍整理之后,土地应当根据" 谁耕种归谁所有”的原则归佃农所有,或者归自耕农所有, 但是在抽拔土地的时候, 地主不肯叫出土地。比如, 梁九奏团长、武俊峰师长、朱霁青委员,他们都占有大片的土地,而不愿意划归无地可耕的农民。另外天主教、耶稣教、召庙等,都占有不少公田,却不肯放手。面对这些矛盾,作为一县之主的县太爷,都只能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当然,也有一些佃农、自耕农领到了公田,但是毕竟是少数。所以,国民党的“耕者有其田”主张,只能挂在嘴上,写在纸上,难以见诸于事实。 p284 成本太大: 在几年的地籍整理中, 国民党中央拔出巨款, 意欲以河套为典范, 实施耕者有其田,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但是, 几年的艰苦测绘,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清理出万千顷公田,却只能是一纸空文。 P 283 地籍整理前的基本情况: 河套平原美丽富饶, 是块膏腴之地。东西长 600 华里, 南北宽 100 华里, 依山靠是河, 灌溉便利,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从 1881 年开始,由于连年的荒旱,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山东等省区的灾民,陆续到河套谋生。到 1883 年前后,王同春、陈锦秀等大地主、大商人,从蒙旗王公以及召庙租买来大片土地,雇用大批灾民,开渠灌溉,拓荒垦殖, 大发其财。大地主之间互相倾轧,争夺土地称霸,杀戮残害。 1902 年,清政府委派贻谷为绥远垦务大臣,开始大量放垦荒地。在河套设立了五个垦务分局, 过去私放私垦的土地, 全部收公。对蒙古旗王爷占有的土地, 一面劝导他们自愿报垦荒地, 一面强令他们垦荒万顷之多。这叫做贻谷放垦, 收走了汉族大地商的土地, 也不蒙古人民的户口地放垦,大片草原被破坏,因此,引起蒙汉人民的强烈不满,贻谷被迫下台。土地产权混乱: 清末民初,仍然沿用流弊多端的放垦办法,使得河套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错综复杂。辽阔的河套平原被分割得四分五裂, 有王爷地、召庙地, 户口地、公产地, 屯垦地、天主教堂地、耶稣教堂地、牧场地、国有农场地、官僚地主占有的土地, 一般中小地主占有的土地。阶级关系和矛盾十分复杂。这些复杂的表现在蒙族牧民和汉民争夺牧场和垦地; 大地主之间争夺水; 地主和中小自耕农占地者以及佃农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在河套地区十分尖锐, 各据一方, 弱肉强食, 各有自卫武装, 甚至大动干戈。在临河三区有张维世和王蜂亮因争水伤害人命案;在五原有王同春和陈锦秀的斗争;在米仓县的杨米仓、临河的德河泉, 以及分布在其他地区的隆兴长、同义隆、祥太奎、锦秀堂、义太奎等商贾兼地主, 均有分庭抗礼之势力。排除阎锡山的势力。除了封建地主的猖獗, 还有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官僚地主也想在这里和傅作义争夺利益。 1932 年,阎锡山在绥远河套成立了军垦大队。这些成员原山西一大批退伍官兵。他们名义上是开发后套, 实际上是霸占土地, 扩大地盘, 牵制傅作义。军事屯垦队以狼山、新华为根据地,逐步向外扩张到临河、五原、安北一带,图谋永远驻扎在河套, 割据绥西。屯垦队巴霸占来的大片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坐收地租,和农民经常发生矛盾。他们和蒙古王公贵族, 官府豪绅互相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