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抑郁症的“谜底”.docx

格式:docx   大小:17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抑郁症的“谜底”.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5 2022/5/15 文件大小:1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抑郁症的“谜底”.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抑郁症的“谜底”抑郁症,对于无知的患者来说就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在你没有猜到谜底之前,你会充满恐惧和迷茫,而一旦认识到了抑郁,猜到了这个“谜底”,抑郁背后的魔鬼就会无处遁形,逃之夭夭。从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首次使用“抑郁症”一词形容这类。精神分析理论始终重视儿童早期经验的持续性影响,自然地,不论是早期驱力理论还是后期的客体和自我心理学家们,都一致地认为成年人对抑郁的易感性形成于童年期。在抑郁的心理易感性基础上,弗洛伊德强调丧失体验是抑郁的重要促发因素。并且他观察到抑郁症患者常常因一些错误无情地谴责自己,而这些错误事实上是由丧失的“客体”所犯,而非患者自己。他认为抑郁症患者是采取自我攻击来攻击“客体”,因为“客体”是存在自我之中,当丧失发生时,自我企图破坏这一犯错的“客体”。病人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将自己彻底毁灭,于是形成了“抑郁是指向自己的愤怒”的观点,加上“丧失促发抑郁”和“抑郁的心理易感性源于童年经验”,构成了抑郁症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在后期的发展中,这些概念逐渐超越了严格而狭隘的精神分析理论框架而成为普通心理学的一部分。
二、行为主义和社会学****理论使用“强化”概念来解释抑郁症的形成过程。该理论倾向于认为,抑郁症病发是由于个体未能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正强化,而正强化对于个体社会技能的学****和适应良好行为的形成至关重要。正强化的缺失和社会技能发展障碍恶性循环,容易诱发抑郁。行为主义严格确定了其研究对象,即用客观方法研究人类外显可观察的行为,掌握行为发生规律进而实现预测和控制。“强化”概念贯穿行为主义理论系统中,也奠定了行为主义对抑郁症病理解释和治疗方法的基调,改善行为和学****社会技能成为抑郁症治疗的重心。
三、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70年代起成为心理学主流分支之一。认知心理学的源起和发展离不开高速推进的计算机革命,其理论逻辑和实验方法深受计算机科学和人
工智能技术的启发。对“心理学到底研究什么”这一问题的解答,不同于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关注作为外部行为基础的内在心理过程和机制。早期认知心理学家将人脑看作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人的心理活动是“输入-认知加工-输出”的过程。在此逻辑影响下,认知心理学强调头脑中的知识和知识结构是决定人类行为和认识的主要因素。人们知觉的过程即确定和解释所受到外界刺激物的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依赖外界刺激事件以及来访者头脑中的知识和图式。人们头脑中的认知结构随着时间进行而不断转换、减少、储存、恢复和使用,在外界刺激出现时,认知直接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反应和情绪体验。认知心理学的强大影响力不断渗透到抑郁症研究中,以Beck抑郁认知理论为代表的一系列理论,加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认知疗法,认知心理学为抑郁症的探究开拓了一条颇具生命力的新路径。
抑郁是由消极的认知模式造成的,该认知模式具有内在一致性,表现为对自我、当下外部环境和未来可能性的消极预期和评价,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抑郁症患者统一的思维方式,前述三个方面的消极认知模式会错误地出现,而抑郁症患者不自知,即使是积极的解释完全合理时也是如此。抑郁症患者常常用一种相对稳定的否定性认知模式来解读自我经验和外部世界,而表现为长时间的心境低落。Beck还提出“认知图式”概念,他认为儿童早期经验和压力事件提供了形成消极认知模式的重要基础,这些模式不断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