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演示文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一页,共五十七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页,共五十七页。
第三页,共五十七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享有立法权和司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坚 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具体过程:
第十九页,共五十七页。
*
8、 2002年  民主听证:让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良性互动。
第二十页,共五十七页。
*
2002年1月,受到广泛关注的铁路价格听证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首次公开举行的全国性行政决策听证会。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七页。
*
自此,听证会这个普通公民可以公开表达意见的平台如火如荼地发展了起来,其内容涉及供暖、供水、燃气服务、公园门票、医疗服务、药品价格、有线电视收费等诸多问题。
以价格听证为先导,听证、咨询、协商等民主机制开始逐步运用于行政决策。制定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医改、节假日安排、燃油税改革等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政策的调整,“征求民意”已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普遍姿态。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七页。
*
9、2004年  “人权”入宪:“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重要的宪法原则。
具体过程:
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七页。
*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宪法修正案》:
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重要的宪法原则。
具体过程: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七页。
*
孙志刚: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人。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七页。
在孙志刚的墓碑上,有这样两段话: “逝者已逝,众恶徒已正法,然天下居庙堂者与处江湖者,当以此为鉴,牢记生命之重,人权之重,民主之重,法治之重,无使天下善良百姓,徒为鱼肉”。 “人之死,有轻于鸿毛者,亦有重于泰山者,志刚君生前亦有大志,不想竟以生命之代价,换取恶法之终结,其死虽难言为舍身取义,然于国于民于法,均可比重于泰山。”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七页。
*
10、 2007年  死刑核准权上收:司法
体制的重大改革。
具体过程:
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七页。
*
佘祥林“杀妻”案、杜培武“杀妻”案、胥敬祥“抢劫”案、赵作海…………随着一个个冤案频频“揭底”,司法领域的人权保护、制度改革越来越成为改革的焦点课题。
2007年1月1日起,在国家司法改革浪潮推动下,死刑案件核准权一律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
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七页。
*
死刑核准权上收的重大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是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是贯彻执行“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政策的有力举措,有利于确保死刑案件的质量、推进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这是新中国刑事法制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不仅对我国刑事审判工作,而且对国家法治的发展与进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七页。
*
11、2007年  《物权法》颁布:公私财产
平等保护,让“有恒产者有恒心”。
具体过程:
第三十页,共五十七页。
*
物权法历时13年、历经8次审议和多次讨论,在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通过。
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立法进程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七页。
*
12、2008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大规模法律清理,为确保法律体系的形成进一步铺平道路。
2008年 向世界展示成长中的法治中国形象—《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发布。
具体过程: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七页。
*
13、2010年3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改,城乡选举首次“同票同权”。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七页。
*
1953年我国颁布首个选举法,按其规定,农村与城市每名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4:1。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这一修改的时代意义在于第一次从制度层面明确取消城乡差别,使得城乡居民选举的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更加统一,更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