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共生共存理念下的家校融合构想.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共生共存理念下的家校融合构想.doc

上传人:惜春文档 2022/5/1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共生共存理念下的家校融合构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共生共存理念下的家校融合构想
【摘 要】家庭与学校是共生共存的教育共同体,在家校沟通与融合中要平等融合、多元融合与关怀融合。家校融合应明确“以人为本”的家校融合目标,完善家校融合的制度,构建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服务体系。
共生共存理念下的家校融合构想
【摘 要】家庭与学校是共生共存的教育共同体,在家校沟通与融合中要平等融合、多元融合与关怀融合。家校融合应明确“以人为本”的家校融合目标,完善家校融合的制度,构建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服务体系。
【关键词】共生共存;家校融合;家校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9-0044-02
【作者简介】成素萍,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苏州,215006)副校长,高级教师。
学校不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唯一场所,家庭也是培养他们正确价值观和美好道德品行的重要场所,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融合,才能将学生培养成独立、完整和健全发展的人。因此,家庭和学校是共生共存的有机体,家校间应形成有效的融合关系和共育力量,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家庭教育责任弱化引发的问题
目前,学校教育涉及范围广泛,学校教育组织愈加完善和健全,教育的重心逐渐由家庭过渡到学校。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部分家庭把过多的教育功能和责任赋予学校,认为学校是孩子接受知识和教育的轴心场所,忽略了家庭本身对孩子成长***的教育功能,家庭的教育责任逐渐弱化甚至边缘化。[1]家庭教育边缘化带来了很多教育困惑,如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問题、价值观导向偏颇以及反社会行为等。这些问题单纯依靠学校及教师的力量无法解决,需要家庭和学校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2]
有研究者指出,家校合作整体上仍然处于一个低水平运行状态,主要表现为家校合作的低层次、低共识与低意愿。在层次上,家校合作被认为是家长配合教师的主从配合关系,仍是“以校为主、以家为从”的沟通方式,这是双方主体地位不平等的低层次合作;在共识上,部分家长在教育理念、价值取向上同学校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教师在家校沟通中占主导地位,家长和教师间很难进入彼此的话语系统,交流往往呈现出单方面的输出,无法形成高质量的共识。在意愿上,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校成绩和表现,忽略了从长远视角看待家校合作对孩子成长与发展的积极意义,导致家校合作的低意愿。[3]家校合作变革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在家校合作基础上逐渐走向家校融合,从双方的配合关系走向融合关系,在合作理念上达成共识,形成共生共存的家校共同体。
二、共生共存理念下的家校共同体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共生又叫互利共生,共生意味着不同的生物彼此互利地共同生活在一起,两种生物所形成的生存系统改进了彼此的生存能力,促进了更高层次生存状态的产生。在人文科学领域,共生是指在同一空间或者关系中生物间、组织间、环境间所形成的和谐共处、多元并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如同道家思想中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意味着平衡、和谐与完整。[4]从发展的视角和家校合作内涵上看,家校应该在相互配合与支持的基础上,相互融合,和谐共处,共生共存。

在共生共存系统中,家庭与学校不仅相互依存、相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