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学校:鞍山市二一九小学 学科 数学
执教者
陈海燕
版本
青岛五四学制2020课标版
年 级
二年下
教学目的
1. 在详细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学校:鞍山市二一九小学 学科 数学
执教者
陈海燕
版本
青岛五四学制2020课标版
年 级
二年下
教学目的
1. 在详细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 千克的质量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和生活的亲密联络,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充分认识克和千克,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 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能通过亲身体悟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学情分析
教材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体验根底上,从详细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必须用秤来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为了让学生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可以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理论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
猜测得到验证,很详细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究、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通过各种理论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广思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 认识盘秤,和他常见秤
1. 拓展思维,激发兴趣
1. 实物展示,归纳常见秤
2. 联想生活,询问质量单位知道多少
3. 解析,数学上我们使用国际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
二、探究讨论,获得方法
(一)建立质量单位“克"的概念
1. 观察图片,理解轻重信息
2。实物体悟轻重信息
3。结,计量很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克做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板书)
2. 联想生活,总结出质量单位
1。看物品判断轻重
2。掂一掂,感受轻重
3。明白克的使用。
1。观察天平的使用
,1个2分币有1克重.
3。 认字教学
建立轻重概念
确定“克的使用
现场操作,直观明了.
(二)称2分币建立1克重
1。天平实际称量2分币的重量
2。强调,1个2分币重1克。
(三)体会1克有多重
1。左右手分别掂一掂2分币
2。 猜一猜,大约1克重的黄豆有几粒?
,1克重约有几粒黄豆.
1. 左右手掂一掂
2。 猜一猜,大约1克重的黄豆有几粒?
,1克重约有5粒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