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检具CMM检测流程.docx

格式:docx   大小:6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检具CMM检测流程.docx

上传人:niupai21 2022/5/17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检具CMM检测流程.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检具CMM检测流程
技术规范
编 制:
批 准:
审 核:
文件编号:I/1
执行状态:审阅/受控 生效日期:
检具 CMM 检测流程
I概况
该流程概况简述检具需要检测和控制的相关部件,为检具的设 计、检测、调试、验辅助定位孔,即可将 N 省去不写
(测量指示书只指示“ RPS_C”部分即可,“N”部分会在测量程序
和报告中体现出来);
J_N 指示起检测作用的孔,N指示第几个检测孔,若本检具上
只有一个检测孔,即可将N省去不写;
JN_n 指示起检测作用的面,N指示第几个检测块,n指示在 第N块上所取的n个检测点(测量指示书只指示“JN”部分即可,“_n” 部分会在测量程序和报告中体现出来);
GAP 指示产品与检具的间隙检测关系;
FLUSH 指示产品与检具的齐平检测关系(切边);
H_JN 指示起划线作用的检测销,N指示第几个检测销孔,若
本检具上只有一个划线检测销,即可将N省去不写;
DATUM# DATUM指示基准套基准,#指示基准编号,以底板有 三个基准套为例:中间的为1#基准,长边方向的为2#基准,短边方 向的为3#基准,如图1所示;
2、备注:样例图如图2所示。2D图纸附带公差等技术要求说明,此
处略。
A
图2
FLUSH
BATUMI
FLUSH
DATUME
FLUSH
FLUSH
DATUMS
III、编程以及执行程序规范
此规范用于测量机编程和执行程序方面的技术要求,为程序的编 制和程序文件的存放统一标准化,便于程序文件的调取和存放。
1、 编程时按照测量指示书要求,从定位——检测——型面——断面 规的标识顺序开始,对于需要打开某些特定部件才能测量的特征元 素,做好注释。编程结束时核对元素名称和位置。
2、 对于检具测量前先确定底板的平面度,如果整体在 以 内,可以继续测量,超过1M平面度为土(+对角线长度/50000) mm,超出公差应予以调试或者返工后方可继续测量。对于复测的检具, ,,当偏差较大时应该将平 。
3、 第一遍执行程序时,必须首先保证单块部件上的所有元素可以连 续安全执行。尽量保证整副检具的连续性执行。对于需要打开周围某 一块翻转或者滑动的部件,在程序中要务必注释清楚,从而保证测量 的安全性。测量期间放下操纵盒顺便将速度降至零,转角度前确认测 头位置是否安全,养成****惯。对于比较大的检具,测量时要注意打开 其翻转或者滑动部件是否会阻挡测量机运行。
4、 测量人员存放程序文件方面要求:对外测量客户的存放在 D 盘
COME文件夹下对应客户名称下建立当天测量日期文件夹内,公司内 部存放在 D 盘“嘉和”文件夹下对应客户和零件编号,程序名最后_ 日期_程序编号。如10J001_2010_0630_1。10J001为检具编号,2010
为2010年, 0630为6月30日,最后_1为当天所存相同零件编号的 第一个程序文件。依此类推,中间用“_”隔开。
5、 在测量程序中,评价元素前,按照NOM、MEAS、+TOL、-TOL、
DEV、 OUT 的顺序设置文本格式。
6、 在做报告前,先将最后一次测量程序另存为“TG”的文件后开 始作报告。报告要求评价特征根据客户要求而定。结束后核对特征元 素名称和公差设置的正确性。
7、 任何时间任何人不得依靠测量机上下、左右支臂和跨越气浮导轨。 人员上下和部件、物品上下工作台要绕过气浮导轨。
8、 测量室所有工具用好后记得归位。
9、 当天工作结束时,保存好文件,做好记录,将测量机测头旋转至
A90B0角度并将机器移至靠近回家零点靠右的地方,关掉软件一一关
掉控制柜和测头控制器及相关托线插板电源——关掉总气阀——关 掉冷干机。整理好工作台和办公桌,根据气候变化,适时调整空调温 度使室内温度保持20摄氏度。关灯锁门窗。
N检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
检具在结构验收和功能评价开始前必须通过重复性和再现性和 再现性研究过程评价检具是否能充分体现测量装置的功能。
1、 重复性研究;用于定位基准方案重复性的初步评价:该工作由一 名操作者对同一零件进行10 次重复性测量。
2、 在进行检具重复性研究时,应选择数量足以评价3 个定位基准面 的每一个面的点。再被测零件上选取的点应是尽可能远离定位基准的 点。
3、 有可能需要更多的测量点,这取决于被测零件的大小和测零件的
刚度。
4、 其测量数据使用极差法研究检具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判别标准:
a) 误差V10%测量系统可接受
b) 误差三10%,三30%可能可接受,取决于实际应用的量具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