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浅析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技术与措施.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技术与措施.docx

上传人:xiaobaizhua 2022/5/17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技术与措施.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技术与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运输能力和需求进一步提升,对设 备性能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高速铁路在运营的同时也出现较多问题,尤其 在牵引供电接触网遭受雷击导致接触网跳闸方面,对列车安全运行和铁5件,呈明显下降 趋势。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关于地区雷 暴日等级划分,我段杭深高铁管内 2015年至2017年属于高雷区(年平均雷暴日 >40天,<60天),2018年开展防雷整治后属于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20天, <40天),不属于强雷区(年平均雷暴日>60天)。
雷击引发设备故障典型案例
,苍南变电所214DL、213DL过流出口阻抗I 段动作,电调送电成功。原因为雷击引起平腕臂绝缘子击穿,两端各破碎一片, 铁件存在烧融现象。
雷击位置及原因分析
雷击闪络位置
通过统计2015至2018年我段管内杭深高铁雷击跳闸184件,因雷击造成AF线绝缘子闪 络115处,雷击造成供电线绝缘子闪络5处;雷击造成斜腕臂绝缘子跳闸42处;雷击造成 平腕臂跳闸22处。分析对比发现雷击跳闸主要位于AF线和斜腕臂绝缘子处。
跳闸原因分析
管内高铁大部分布置在高桥地段、露天区域,而我段杭深高铁管内属于多雷区(年 平均雷暴日>20天,<40天)和高雷区(年平均雷暴日>40天,<60天),在设计时未设计 避雷线,高桥地段的接触网未考虑防雷措施,仅通过上网点、绝缘关节、分相、上网点、上 垮桥(上垮建筑物)、长度2km及以上隧道或隧道群两端等处所安装避雷器进行防雷,远远 不能满足高铁防雷的需求。
杭深线 AF 线安装位于柱顶通过悬瓷悬挂安装,高度位于接触线和承力索的上方, 而山区、大桥区段的柱顶结构为周边最高点,易吸引雷击行车雷击闪络的多发处所。
>1400 mm,上下行正线间分段绝 缘子的绝缘泄漏距离为1600mm,平斜腕臂绝缘子的绝缘泄露距离在一致的情况下,受环境 影响,斜腕臂绝缘子更接近机车和地面,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弓网摩擦生产的金属粉尘会散落, 同时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地面粉尘受车辆速度影响会漂浮在空中,而斜腕臂绝缘子高度相对 平腕臂绝缘子低,绝缘子表层污染相对会严重一些,从而影响降低斜腕臂绝缘子的电气强度。
常见的接触网设备防雷措施分析
避雷线防雷措施
通过增设避雷线起到防雷效果,将承力索、接触线、回流线、正馈线等接触网设施 覆盖在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内,将雷电流迅速泄入大地,降低雷击引起的过电压,以达到降低 接触网的雷击概率。通过对比我段管内杭深高铁2015年至2018年雷击跳闸次数,在未增设 避雷线前,平均每年跳闸约50次, 2018年开展防雷措施整治增设避雷线后,雷击次数为35 次,呈明显下降趋势,且杭深高铁36个供电臂,现阶段已增设4个供电臂的避雷线,如避 雷线全部增设完成,雷击跳闸次数会进一步下降。
在选择避雷线可以考虑选择PW线。由于PW线主要充当保护线架设,为二次系统 提供接地保护。但是近期高速铁路使用分析可以看出,PW线还可以当作避雷线使用,能够 显现出较多应用优势。一是节约成本,利用既有PW线即可,不需再增设避雷线。二是高速 铁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