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第九节危险化学品安全基本知识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150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九节危险化学品安全基本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我是药仙 2022/5/17 文件大小:1.1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九节危险化学品安全基本知识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九节危险化学品安全基本知识课件
1压缩、液化 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受热容易膨胀,压力升高,能使钢瓶爆裂。特别是液化气体装得太满时尤其危险,因为液体膨胀时压力会急剧升高,应严禁超量灌装。并防止钢瓶受热,要求不能放太阳下面。
2 压缩气体和其本身易燃易爆、极
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
.
系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
定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
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
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
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
生命的物品。
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
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
体。该类按化学性质分为三项:
·
酸性腐蚀品
·
碱性腐蚀品
·
其它腐蚀品
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
v
1.
化学品活性与危险性
v
2.
危险化学品的燃烧性
v
3.
危险化学品的爆炸性
v
4.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
v
5.
腐蚀性
v
6.
放射性
物质进入机体,蓄积达一定的量后,与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称该物质为毒物。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指化学物质,称为工业毒物。 CO/H2S
毒物的概念
工业毒物的物理状态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
呼吸道
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有毒物质易被皮肤吸收。
皮 肤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惯不良,手沾 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 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皮肤或呼吸系统过敏
A单纯窒息 O2≤17%
B血液窒息 影响机体传送氧的能力 %
C细胞内窒息 影响机体和氧结合的能力
刺激
过敏
窒息
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麻醉和昏迷
中毒
致癌 4-40年
致畸
尘肺
乙醇和甲醇
肝脏→ 酒精、四***化碳
肾脏→ 重金属、卤代烃(***、铅、***、四***化碳)
***、石棉、铬、镍等物质可能导致肺癌
麻醉性气体、水银、和有机溶剂
石英晶体、石棉、滑石粉、煤粉和铍
危害后果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
1 救护者现场准备。救护人员在救护之前应做好自身呼吸系统、皮肤的防护。如穿好防护衣、佩戴防毒面具等。
2 切断毒性化学品来源。救护人员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
3 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现场淋浴器)
4 口服中毒者,如为非腐蚀性物质,应立即用催吐方法,使毒物吐出。或采取洗胃的方法。如为腐蚀性物质,不宜采用催吐方法,可服用蛋清、牛奶等物质以保护胃粘膜(现场的各种物品都要有明确标识)。
5 若患者呼吸停止或心脏骤停,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
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高温的破坏作用
爆炸直接的破坏作用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的一般注意事项
1 正确选择灭火剂并充分发挥其效能。
2 注意保护重点部位。(救火顺序)
3 防止复燃复爆。(灭绝火源)
4 防止高温危害。(引起超压)
5 防止毒害危害。(釆取防护)
6 站在上风向或侧风向。(进入现场首要任务)
特殊化学品火灾扑救注意事项
1 扑救气体火灾时,切忌盲目扑灭火焰,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空间爆炸)
2 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的爆炸威力。
3 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绝对禁止用水或者泡沫灭火器扑救。
4 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泡沫灭火剂。
5 扑救毒害和腐蚀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遇酸类及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合剂稀释中和。
6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一般可用水和泡沫灭火剂扑救,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简称 SDS,是化学品生产供应企业向用户提供基本危害信息的工具(包括运输、操作处置和紧急行动等)。
1. 化学品
及企业标识
2. 成分
组成信息
3. 危险性概述

和反应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