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壮族嘹歌概述.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壮族嘹歌概述.docx

上传人:森森 2022/5/1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壮族嘹歌概述.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壮族嘹歌概述


壮族嘹歌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中游的平果、田东、田阳县和红水河流

壮族嘹歌概述


壮族嘹歌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中游的平果、田东、田阳县和红水河流域的马山县、大化瑶族自治县以及属邕江流域的武鸣县境内,中心区域在平果县,其中比较集中分布在平果县的马头、果化、太平、耶圩、新安、海城、同老、旧城、坡造、四塘等乡镇的101多个行政村、1300多个自然屯。壮族嘹歌是因为其唱法中每一句都有“嘹—嘹—嘹”作为衬词拖腔而得名。在壮语中,“嘹”含有“唱歌玩乐”的意思,是壮族“好歌”“以歌为乐”的民族文化心理的生动体现。因此,壮族嘹歌之名之名源于壮族“以歌为乐”、好唱“嘹嘹(辽辽)之歌”的****俗,其本意是“男女恋情之歌。壮族嘹歌不只是某个历史时期的作品,而是壮族古代民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晋代《交州记》中就有壮族先民“乘牛唱辽辽之歌”的记载。今壮族地区许多民歌演唱都有“辽罗”“辽辽罗”“辽啦”“啦辽啦”等衬词。这“辽辽之歌”就是壮族嘹歌形成的基础。从壮族嘹歌所反映的内容看,其最后形成的时间是在明代。明代,随着治所在今平果县境内的思恩府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兼通壮汉文化的壮族文人,他们用古壮字把流传在民间的壮族嘹歌记录整理起来,并进行了一定的删改、加工和规范,使之得以以口头和书写两种方式传播。艺术特点曲调壮族嘹歌是原生态民歌,由于区域不同,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在音乐表现形式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形成哈嘹、嘶咯嘹、的客嘹、那海嘹、长嘹、喝酒嘹等各具特色的曲调。题材根据壮族嘹歌的分布地区、歌手唱歌和抄歌的****惯,壮族嘹歌分为《日歌》《夜歌》《散歌》三大部分。其中《日歌》又分为《三月歌》《献歌》两套长歌和《建月歌》《盘问歌》《对对歌》三个短歌;《夜歌》由《大路歌》《贼歌》(即《唱离乱》)《建房歌》三套长歌和《入寨歌》《家穷歌》《穿黑歌》《打十闸》《赞村歌》《惜别歌》六个短歌组成。《散歌》是各种生活的写照,如《十年天旱歌》讲的是灾情,《丰收歌》讲的是风调雨顺、向往太平生活,《二十四季节歌》讲的是农事活动等。从而呈现出壮族嘹歌题材丰富的特色抒情手法壮族嘹歌中最有震撼力的是《欢贼》即《兵歌》。《欢贼》运用抒情手法来叙事记情,描写一对经过试歌的恋人,正赶圩进店、备礼完婚,不料风云突变,烽烟四起,土官奉命征兵出战。热恋中的男主人翁,离肠寸断,忍痛出征。在苦雨连绵的深山峡谷中,投入激烈的战斗,伤亡惨重,正打得难解难分之际,土官突然奉命罢兵息战,缴械还乡
壮族嘹歌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中游的平果、田东、田阳县和红水河流域的马山县、大化瑶族自治县以及属邕江流域的武鸣县境内,中心区域在平果县,其中比较集中分布在平果县的马头、果化、太平、耶圩、新安、海城、同老、旧城、坡造、四塘等乡镇的101多个行政村、1300多个自然屯。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