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总结
2 / 7
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总结
近代物理知识总结
一、黑体辐射(了解)与能量子
,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叫热辐射。
: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
原子结构
,判定其为电子,并求出了电子的比荷。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电荷,并发现电荷是量子化的。
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撞了回来。.
3.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二、玻尔原子结构假说(是科学假说、类似还有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1.定态(能量量子化)2.轨道量子化3.跃迁条件:
4.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
5. 对原子跃迁和电离理解:
跃迁:原子从低能级(高能级)E初向高能级(低能级)E末跃迁,只吸收(辐射)hν=E末-E初的能级差能量光子.可以吸收末-E初的能级差能量的电子。
基态电离:。
,最多可以辐射1中不同频率的光子,一群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最多可以辐射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类比天体模型):E总,当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的电势能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原子总能量减小.反之,轨道半径增大时,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大.
:成功之处为将量子观点引入原子领域,提出定态和跃迁。不足之处为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仍把电子的运动看做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总结
3 / 7
高中近代物理知识点总结
原子核部分
,说明原子核还具有复杂的结构.
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2.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X元素原子核的符号为X,其中A表示质量数,Z表示核电荷数.
种类
组成
电荷量
质量
贯穿本领
电离
α射线
2e
4
最弱
很强
β射线
-e
较强
较弱
γ射线
光子(电磁波)
0
静止质量为零
最强
很弱
,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α衰变:X→Y+ α衰变的实质:2H+2n→
β衰变:X→Y+e β衰变的实质:1 n → 0 1 H
γ射线是α或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能级跃迁辐射出来。
4.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①半衰期概念适用于大量核衰变(少数个别的核衰变时,谈半衰期无意义)
②半衰期由核的性质来决定,与该元素的物理性质(状态、压强、温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或存在形式均无关
③0(1/2)t/τ ,0(1/2)t/τ , 0(1/2)t/τ
I——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次数 ,τ——半衰期
N0、m0、I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