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9 年耒阳政府工作报告 2011 耒阳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在耒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耒阳市人民政府代市长蒋云良( 2011 年3月1 日) 各位代表: 现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 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请连同《耒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十一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十一五”期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有效监督与大力支持下, 全市上下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经济转型, 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努力战胜特大洪灾、罕见冰灾,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市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GDP 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目标,由 2005 年的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 % ; 财政总收入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目标,由 200 5 年的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亿元,是“十五”末的 倍, 年均增长 %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 2005 年的 :: 调整为 2010 年的 ::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我市荣获“湖南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 2010 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 148 个,比 2005 年增加 77个, 上交税金 亿元, 对财政贡献率达 65% , 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 亿元,是 2005 年的 5 倍。工业多元化体系建立,形成能源、冶金、建材、化工、轻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等八大支柱产业。煤炭产业实现规模发展,先后组建开元、东冲、明冲等规模企业;长乐冶炼、南方水泥、南阳鞋业、钜旺鞋业、迅通 AT 道岔、山河智能机械、湘发矿山机械、博多电子、东方锆业等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园区工业不断壮大,蔡伦科技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等专业园区加快建设,哲桥现代国际物流园、物联网创业园正式启动;经济开发区创建为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五年共引进项目 83个、资金 50 多亿元,共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 亿元,占全市的 31% 农业现代化稳步发展。五年共新增农业企业 100 余家,其中衡阳市级龙头企业 21家、省级龙头企业 2家, 绿海粮油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建成优质稻、杂交水稻制种、油茶、烤烟、蔬菜、江头贡茶、中药材、养殖等一大批生产基地, 带动 20 多万农户致富。温氏、新五丰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发展合作养殖农户 1200 余户。油茶产业亮点凸显, 新造高产油茶林 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 15 万亩,先后引进天华油茶、神农科技等油茶企业 23 个,油茶年产值增长到 亿元,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耒阳召开,我市发展油茶经验在全国推广。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涌现出蔡伦现代农业科技园、泉水湾休闲农庄等 30 余家农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2010 年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 亿元,较 2005 年翻了一番。建材销售、餐饮住宿、电脑家电等行业稳步发展,近两年汽车销售额每年保持在 2 亿元以上,建成新都康年、神龙新世界等星级酒店,以及湘南大市场、神农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旅游产业迅速壮大,我市成功创建为蔡伦故里省级风景名胜区。全面启动蔡伦竹海开发建设, 顺利开通旅游专列、旅游专线,成功举办蔡伦造纸文化旅游节,蔡伦旅游品牌效应初步显现,蔡伦竹海风景区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蔡伦纪念园创建为 3A 级景区, 农耕文化博物馆、党史陈列馆、神农温泉创建为 2A 级景区,耒水湿地公园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二)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规模扩大, 建成区面积由 2005 年的 平方公里扩大到 42 平方公里, 城区人口由 2005 年的 万人增加到 43 万人, 城镇化率达 % ,较 2005 年上升了 11 个百分点, 2008 年跨入省中等城市行列。城市功能加强, 建成西湖东路、工业大道等道路 32条, 形成“六纵六横”交通网; 建成西湖游园,完成五一东路、西湖路、金阳路、发明家广场、高速公路联络线一期等提质改造,建成大桥至化龙路口的耒水风光带,启动樟隍岭至二中段防洪堤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厂、南京垃圾处置场等配套设施,完成灶市、德泰隆路等主下水道改造, 第二水厂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品位提高,新增五环新城、中星时代广场等 30 多栋高层标志性建筑,建成紫荆府、金城华府等 20 多个高档小区。建成绿地面积 公顷,绿化覆盖率 % 。城镇污水处理率 71% ,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