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 学 设 计 表
学科 地理 授课年级 高一 学校 永州市第五中学 教师姓名 唐仁来
的垂直变化又决定了大气运动状况的差异,且决定了与人类的关系,
依照这样的逻辑关系,可以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各层的特征及每一
层与人类的关系,从而把比较繁杂的知识梳理成一个体系)
1.“地幔”的有关知识。
(用示意图说明:地幔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分为顶部、上部、
下部,上地幔上部有一个“软流层”,“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岩
石圈包括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从对流层与平流层的物质组成及作用分析入手,对流
及解决措施
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对流层大气
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所以对流层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而平流层中
的臭氧对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很强,平流层随高度
增加气温降低。)
本课设计通过创设一系列具有探索性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地
走进地理课堂,去探知未知的地理世界,感受地理价值。 背离现实生
活的课堂只能让学生索然无味。因此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创
教学设计思路 设学生熟悉的“鸡蛋剥壳”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
设置“地球内部究竟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
生有了探究的动机,通过阅读地理图表,让学生发现地震波波速在地
球内部发生了突然变化,进而推知地球内部可以分成三个圈层,在此
基础上让学生拓展思维,提出“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地球内部的信
2息?”等问题,让学生主动地探究。整节课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
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主体,一个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
问题的研究者。师生之间是合作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
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