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五输穴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 经、合。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 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阳维
目外眦、颊、颈、耳后、肩
足少阳
足临泣
带脉
手太阳
后溪
督脉
目内眦、颈耳、肩胛
足太阳
申脉
阳蹻
手太阴
歹U缺
任脉
胸、肺、膈、喉咙
足少阴
照海
阴蹻
脉交会穴,是十二正经脉气通向奇经八脉的八个特定经穴,又称交经八穴、流注八穴,均分 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公孙:足太阴络穴,入腹,会关元,与冲脉通; 内关:手厥阴络穴,起于胸中,与阴维脉相通; 临泣:足少阳胆经,经季胁,与带脉相通,交会于带脉、五枢、维道三穴 外关:手少阳络穴,上肩,经天髎、肩井,与阳维脉相通; 后溪:属手太阳小肠经,交肩膀上,会于大杼、大椎,与督脉通; 申脉:属足太阳膀胱经,阳蹻脉由此分出;
列缺:手太阴络穴,出肺系,经别循喉咙,与任脉相通 照海:属足少阴肾经,阴蹻脉由此分出。
郄穴
郄穴,是经脉气血曲折深聚处的穴位。郄通"隙",意指空隙;郄,又有弯曲的 含义,郄穴可说是气血曲折会聚的空隙。
郄穴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经脉各有一郄穴,阴、阳蹻脉及阴、阳维 脉在下肢部也各有一郄穴,合为十六郄穴。
郄穴常用来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阴经郄穴多用于治 疗血分病症,阳经郄穴多用于治疗气分病症,如急性疼痛、气形两伤等。当脏腑发 生病变时,亦常在相应的郄穴产生疼痛、酸胀及反应物,临床常用作诊断疾病的参 考。
2•十六郄穴
十六郄穴表
经 脉
手 太 阴
手 阳 明
足 阳 明
足 太 阴
手 少 阴
手 太 阳
足 太 阳
足 少 阴
手 厥 阴
手 少 阳
足 少 阳
足 厥 阴
阴 蹻
阳 蹻
阴 维
阳 维
郄 穴
孔
最
温 遛
梁 丘
地 机
阴 郄
养 老
金 门
水 泉
郄 门
会
宀 宗
处 丘
中 都
交 信
跗 阳
筑
宾
阳 交
俞募穴
俞募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聚集输注于胸背部的特定穴。
俞穴位于背腰部,故又称〃背俞穴"。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 侧线,,其上下排列与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背俞穴主 要依据接近某脏腑的部位来命名,如肺俞、心俞等。
募穴位于胸腹部,故又称"腹募穴",其位置大体与脏腑所在部位相对应。募穴 不一定分布在脏腑所属经脉上,分布于任脉者为单穴,分布于其它经脉者一名二穴。
十二背俞穴 表 十二募穴表
五脏
背俞
六腑
背俞
肺
肺俞
大肠
大肠俞
肾
肾俞
膀胱
膀胱俞
肝
肝俞
胆
胆俞
心
心俞
小肠
小肠俞
脾
脾俞
胃
胃俞
心包
厥阴俞
三隹
八、、
三焦俞
两侧
正中
脏腑
募穴
募穴
脏腑
肺
中府
膻中
心包
肝
期门
巨阙
心
胆
日月
中脘
胃
脾
章门
石门
三焦
八、、
肾
京门
关元
小肠
大肠
天枢
中极
膀胱
络穴
2•俞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