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页,共八十一页。
教学目标
掌握病毒的定义及其特性;
掌握噬菌体繁殖方式(重难点);
熟悉病毒的形态、构造及其化学成分;
熟悉亚病毒因子的种类与生物学特性;
了解病毒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页,共八十一页。
教学内容单链DNA病毒
双链RNA病毒
裸露RNA病毒
负单链RNA病毒
正单链RNA病毒
类病毒
拟病毒
朊病毒
第三十页,共八十一页。
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一页。
病毒的分类
按照侵染的宿主分为:
(1)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体
(2)植物病毒(多为ssRNA)
(3)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
(4)昆虫病毒
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一页。
分类系统:目、科(亚科)、属和种分类阶元构成;
3个目,其中1个尾病毒目(Caudovirales)涉及噬菌体,2个涉及动物病毒,分别是单负股病毒目(Mononegavirales)和套式病毒目(Nidovirirales) 。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my of Viruses, ICTV)是国际公认的病毒分类与命名的权威机构。
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一页。
种
病毒种的命名不是单纯由某一个分类特征、而是由多原则分类特征决定的,包括病毒的基因组组成、病毒颗粒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血清学性质等。
属
病毒属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种组成。其属名的词尾为“-virus”,但在设立一个新的病毒属时必需有一个同时被承认的代表种(type species)。
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一页。
科
病毒科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属组成。科名的词尾为 “-viridae”,“科”下面可以设立或不设立亚科。亚科名的词尾为“-virinae”。
目
病毒目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科组成,目名的词尾为 “-virales”。
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一页。
病毒
双链DNA病毒
DNA和RNA逆转录病毒
DNA 病毒
RNA 病毒
亚 病 毒
单链DNA病毒
双链RNA病毒
裸露RNA病毒
负单链RNA病毒
正单链RNA病毒
类病毒
拟病毒
朊病毒
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一页。
病毒的命名与书写规则
病毒的命名要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负责
不采用拉丁文双名法,而是英文或英语化的拉丁文,只用单名
目、科、属分别用拉丁文后缀“-virales”、“-viridae”及“-virus”
如Circoviridae 环状病毒科
Circovirus 环状病毒属
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一页。
第二节 噬菌体(bacteriophage)
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一页。
一、概述
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一页。
噬菌体
第四十页,共八十一页。
噬菌体种类
主要为六种主要形态①A型,dsDNA,蝌蚪状,收缩性尾②B型,dsDNA,蝌蚪状,非收缩性尾③C型,dsDNA,非收缩性尾④D型,ssDNA,球状,无尾,大顶衣壳粒⑤E型,ssRNA,球状,无尾,小顶衣壳粒
⑥F型,ssDNA,丝状,头无尾
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一页。
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一页。
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一页。
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一页。
吸附(Adsorption)
穿入(Penetration)
脱壳(Uncoating)
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装配与释放(Assembly and Release)
二、噬菌体的繁殖
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一页。
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一页。
吸附于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
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一页。
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一页。
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一页。
二、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大小、边缘和透明度的负菌落称噬菌斑。可用作噬菌体的鉴定指标,也可用于纯种分离和计数。
第五十页,共八十一页。
效价(滴度Titre)-------是微生物或其产物、抗原与抗体等活性高低的标志。
噬菌体效价--------指噬菌体的浓度,即每毫升样品含噬菌体的个数。通常是在含敏感菌的平板上形成噬菌斑进行噬菌体的计数,以每毫升中含有的噬菌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ml或pfu/ml)表示其效价。
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一页。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双层平板法
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一页。
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一页。
三、一步生长曲线
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繁殖的噬菌体。
第五十四页,共八十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