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文档名称: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与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13KB   页数:9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与设计.docx

上传人:yusuyuan 2022/5/19 文件大小:2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与设计.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5
总体要求5
目标和指标5
4规划9
一般规定9
区域流域11
城市13
片区16
5项目设计24
一般规定24
总体设计24
设计计算26
居住、公建、商服、工业、物流仓储、公用或多个排水分区组成的具有降雨径流流动关系的空间范围,包含多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控单元甚至一个或多个分区规划空间。

以地形地貌或排水管渠界定的地面径流雨水的集水或汇水范围。

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具有蓄滞、传输、净化雨水功能的蓝绿灰等空间的统称。

在高出地面以上,周边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台上山植被层、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屋顶。

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并满足一定要求的地面铺装结构。
3

具有渗透和转输功能的雨水管或渠。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

指雨水通过侧壁和池底进行入渗的滞蓄水塘。

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
,depressedgreenbelt
低于周边汇水地面或道路,且可用于渗透、滞蓄和净化雨水径流的绿地。

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

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的湿地。

坡度较缓的植被区,经植被拦截和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污染物。

模仿自然岸线具有的“可渗透性”特点,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境的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袭、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统称。一般指河湖常水位与管理范围线之间的范围。

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指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境的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袭、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统称。
3基本规定
总体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应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地形地貌对雨水径流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作用,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理念因地制宜利用绿色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5
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建筑、风景园林、道路、排水、水利、环境等专业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城市化地区应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应作为城乡建设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并应统筹城市涉水相关专项规划,协调衔接用地竖向、绿地系统、道路交通、城市街区等各类专项规划。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应在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下,科学评估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近远期目标和指标,从区域流域、城市、片区三个尺度,提出涉水设施空间布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并与相关专项规划衔接。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设计应作为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在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指导下,应从项目立项开始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目标和指标
321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指标的确定应坚持“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原则,分析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等多重需求,并充分考虑可达性。
322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应包括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节约水资源。
323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应符合建设目标的要求,结合当地基础条件和主要问题合理确定,并应包括源头减排指标、过程控制指标和系统治理指标。
源头减排指标应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控制率和源头径流峰值控制,宜包括源头雨污混接消除率、源头雨污分流改造率和硬化地面率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综合考虑降雨和径流特征、水资源情况、水环境情况、城市开发建设强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新建片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低于我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所在区域规定的下限值,改建片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经经济技术比较后不宜低于我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图324)所在区域规定的下限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