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案例教学法的全过程应用效果评价分析
摘要:研究以教学全过程为出发点,从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教学结果三个视角评价了案例教学法在《商业银行经营学》三方面的应用效果,发现学生认可增加案例教学法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学生参与度得到普遍提度存在显著差异。
时间维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投入案例讨论的时间增加,但该时间的分布存在组别差异,学生往往对自己所在组的参与程度高,对他组的参与比重偏低。由此结果可知,有4/5的学生全程参与了本组的小组案例教学过程,对他组的参与程度在各个时间段均有分布。
课堂活跃维度指标的考察,主要从学生课堂发言情况进行分析。学生课堂表现记录显示: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在课上积极发言,绝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参与了案例讨论。同时,学生之间发言次数差距较大,积极发言的学生集中在3-4名,非金融背景的学生课上发言次数普遍偏低。对于课堂上的强制提问,有17/20的学生从老师的强制提问中获益。因此,增加课堂强制提问的频率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课余投入时间大幅增加,但课前预习时间长,课后复习时间短。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相比于课堂讲授形式,%的学生会在课前多投入5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准备案例课程。课后花费时间主要集中在3个小时以内,接近60%的学生事后花费时间不足1小时,这与学生对案例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设计息息相关。在传统的课堂讲授背景下,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呈现出“课堂学习时间投入偏多,课外学习时间投入偏少”的特点,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课余投入时间得到大幅提升,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学生缺乏对案例教学法的了解,但对案例教学法的认可度增加。本次问卷调查显示,%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了解程度一般,%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很了解,%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从授课形式的偏好进行分析,%的学生偏好案例教学法,%的学生偏好课堂讲授的方法,%的学生更能接受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法了解不足,却乐于接受和参与到案例教学当中,说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已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
学生知识点掌握能力提高,考试成绩普遍上升,个别学生成绩出现下滑趋势。学生表示,案例教学对理解相关知识点有所帮助。其中,%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帮助。相比于普通讲授法,3/5的学生表示通过案例教学法所掌握的知识点记忆比较长久。但是,有个别学生并未完全适应案例教学模式,答题时重点不清晰,导致成绩不乐观。
多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针对“案例教学中的实例学习,对你今后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何帮助”这一问题,4/5的学生表示,通过案例分析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的学生否定了案例教学法这方面的作用,他们认为该法只能帮助他们解决同种问题,对新案例新问题仍旧束手无策。
4建议及结论
在《商业银行经营学》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整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不足,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首先,从学生参与度看,案例的讨论难以深入,一部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