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红楼梦赏析.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红楼梦赏析.doc

上传人:经典书馆 2017/4/4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楼梦赏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梦红楼人生无常亦有常,千红万艳去何方? 富贵荣华皆是梦,红楼一醒做黄粱。---- 作者自题代前言(一) 《红楼梦》是一部名著,一部可以光耀千古的名著,是一部诞生在中国的属于世界的名著。它诞生在二百多牛前,经过几代人的研读和介绍,它现在已经走向了世界。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它在我们国内的情况如何呢? 笔者是一名师范教师,教育对象是一群十七,八岁到二十一,二岁不等的青少年。我曾经因为教学的原因以各种方式作过一些随机调查。在我所调查的近百名学生中,完整读过《红楼梦》一次的学生没有一个;读过个别章节回目达到五篇以上的没有一个;就连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里关于曹雪芹的生卒年的介绍都是错的,更毋庸谈那些陈旧甚至大错的解读。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林黛玉进贾府〉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两节节选文字,而对此两节的理解又大不能令人满意。情况绝对是糟糕的。作为祖国(民族)文化事业的传承者,他们是应该读的。再看教育工作者,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据观察完整读过原著的也没有几个,连续读过几次的更几乎没有,而这样的著作远非一次两次可以理解的。教师队伍尚且如此,罔论学生! 更可悲还不是没有读,而是不去读。二十岁上下正式求知的好年龄。大多数孩子都在刻苦学****广泛阅读。然而他们读的是什么呢?各种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流行杂志,甚至是一些小抄本。韶华可贵,却耗费在这些价值不大,甚至是没有价值的东西上,留给名著的没有一席之地。大多数教师在新时代的讲台上已经感觉景况窘迫,需要充电。然而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又被生活琐事, 前沿技能,前变万化的教育理念所侵占,真正学****的时间几近于零。这是一个时代问题。但“岂非人事哉? ”如此恶性循环,再过几十年,或者再过二百年,〈红楼梦〉在国人心中的还有没有位置? 情况堪忧! 《红楼梦》刚刚问世,即为世人竟相传抄,一时读〈红〉成为一种时尚。“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我们怀念那段时间,更渴望再造那种盛况。不是我们敝帚自珍! 英国人无人不知莎士比亚,美国人谁没有听过〈汤姆叔叔的小屋〉,俄国人不知道普希金大概是种耻辱。面对这一切,我们应当如何? 愿曹雪芹在九泉下不再哀叹,愿〈红楼梦〉不再寂寞。愿研红者思考一下〈红楼梦〉的大众化问题,而不仅是孤芳自赏,自得其乐。(二) 还想谈谈作品阅读的问题。《红楼梦》是一块被人开掘得很充分的土壤。对这个作品的解读已经微观到字词,可还是不断有人踏进这块土地,并且将之发展成为一门显学,实为幸事。此幸可为曹公之幸,文学之幸,民族之幸。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不但是作品本身,就是作者自身,乃至作者的几代祖宗都被翻腾出来,近而被专家们整理出了一段“红楼梦背后的故事”。据说,这就是作者在作品中隐去的那段“真事”。此举功不可没。固然,隐去的“真事”很重要。然而,我们面对的永远是这仅存的“假语”。解读这“假语”才是我们永远应该解决的问题,才是真正的文学欣赏。在研读中有一种不正确的方法,便是搜奇猎怪,引索“真事”,而忽略了真正的文学欣赏。尤其是一些初读者,一开始便走上了“歧路”,不经意间把“红学”转变成了“曹学”或“秦学”。这就好比在白花丛中单寻一朵花,,在专著寻觅的过程中忽略了百花的妍丽。这样的找法,即使寻到了也无甚趣味。所以,愚以为初读《红楼梦》者最好还是把精力放在原著上,而不要急于去读那些各执一词的“一家之言”。待反复阅读有了自己的认识之后再与他人参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