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医学免疫学免疫耐受.ppt

格式:ppt   大小:10,095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医学免疫学免疫耐受.ppt

上传人:qinqinzhang 2022/5/19 文件大小:9.8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医学免疫学免疫耐受.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Ray Owen
血型嵌合体
Owen于1945年首先报道了在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Ag所致的免疫耐受现象。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第一页,共二十六页。
第二页,共二十六页。

Ray Owen
血型嵌合体
Owen于1945年首先报道了在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Ag所致的免疫耐受现象。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第一页,共二十六页。
第二页,共二十六页。
Frank Burnet 1900--1990
Nobel Prize in 1960
Burnet于1949年推理认为:
在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导致该抗原特异性免疫细胞克隆被清除,从而产生免疫耐受。
克隆选择学说
第三页,共二十六页。
Medawar和他的同事于1953年证明了免疫耐受能够被人工诱导;也验证了Burnet提出的克隆选择学说。
Peter Medawar 1915-1987
Nobel Prize 1960
2. 人工诱导免疫耐受
第四页,共二十六页。
第五页,共二十六页。
人工诱导的嵌合型老鼠
Skin graft
Medawar的实验揭示了不成熟免疫细胞能够被人工诱导免疫耐受,同时也证实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
第六页,共二十六页。
抗原因素
机体因素
第二节 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
第七页,共二十六页。
(一)抗原因素与免疫耐受
抗原剂量过低,不足以激活T及B细胞
低带耐受
抗原剂量过高
诱导应答细胞凋亡,或诱导调节性T细胞活化
抑制免疫应答
高带耐受
抗原剂量
第八页,共二十六页。
第九页,共二十六页。
抗原类型
蛋白单体
不能被APC细胞提呈
T细胞不被活化
B细胞不产生抗体
蛋白聚体,情况正好相反
B细胞产生抗体
小分子、可溶性、非聚合单体物质——耐受原
大分子、颗粒性、蛋白质的复合物——免疫原
第十页,共二十六页。
抗原免疫途径
静脉输注/口服抗原易导致全身耐受
抗原决定基特点
抗原不同部位的决定基,其作用不同,可诱导或抑制免疫应答
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
(二)机体因素与免疫耐受
动物的种属和品系 鼠类,有蹄类、灵长类 机体发育程度和年龄 胚胎期>新生期>成年期 免疫抑制措施的影响 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诱导耐受
第十二页,共二十六页。
免疫耐受的一般特点
具有免疫特异性:是由于对某种抗原特异的T细
胞或(及)B细胞被排斥、灭活或抑制所致。
耐受性的维持需要耐受原的持续存在。
在诱导耐受性上,未成熟的淋巴细胞比成熟淋巴
细胞容易得多。
在有利于诱导耐受的条件下,成熟的淋巴细胞对
外来抗原也可被诱生耐受性。
第十三页,共二十六页。
第三节 免疫耐受机制
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
T细胞和/或B细胞对某种抗原物质产生了免疫耐受性。
第十四页,共二十六页。
中枢耐受
T细胞及B细胞分别在胸腺及骨髓微环境中发育,自身反应性细胞
启动细胞凋亡,致克隆消除
减少生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第十五页,共二十六页。
第十六页,共二十六页。
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
在正常情况下,自身抗原与自身反应性T细胞并存,而不致自身免疫病的状态称免疫忽视。
(一)免疫忽视
外周耐受
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
(二)克隆无能
自身反应性T细胞与组织细胞MHC—自身Ag复合物接触,产生第一信号,但组织细胞不表达协同刺激分子,无第二信号,导致克隆无能状态(clonal anergy) 。
第十九页,共二十六页。
(三)克隆清除
外周成熟T接触自身抗原后,能通过凋亡机制清除自身反应性细胞,从而诱导外周耐受。
第二十页,共二十六页。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六页。
(四)免疫调节细胞与抑制性细胞因子作用
表达CTLA-4,分泌TGF-等
(五)免疫隔离部位
抗原在生理条件下不致免疫应答
免疫隔离部位 脑、眼的前房、胎盘等
生理屏障
抑制性细胞因子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六页。
T细胞耐受与B细胞耐受的不同特点
T细胞耐受
B细胞耐受
耐受形成
较易
较难
产生速度
快(1-2天)
慢(约70天)
持续时间


抗 原
TD抗原
任何抗原
剂 量
低、高剂量
高剂量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