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崇明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主备人:王媛媛 1 :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 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 ,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读书,从诗句中感受景色的美,作者的情。三、教学难点: 感受诗句中作者的情感。感受《峨眉山月歌》中作者的地点的合理运用。体会李白高超的写作艺术。四、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课前预资料。教师: 1、多媒体课件。把课文学以及与诗有关的资料,诗句的意思等方面的材料。五、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并能写出洞庭湖的美景。 ,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教学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教学过程: 崇明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主备人:王媛媛 2 一、导入揭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湖的美景。 。 ,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 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精读会意 ,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正音:洞 dòng、潭 tán、螺 luó、磨 mó ,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