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02].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02].docx

上传人:bkeck 2022/5/1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02].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目的:
  :古体诗和近体诗
  :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目的:
  :古体诗和近体诗
  :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那么);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长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 近体诗
  形成年代 唐代之前 唐代
  格律要求 较少限制 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 古诗,古风 律诗,绝句
  举例 登幽州台歌 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和友人别离的痛苦
  (3)衬托心情:痛苦,痛惜,悲哀
  ?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根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写 景 叙 事
杨花:漂泊无定(友人的现状)
子规啼:离愁别恨(诗人的心情)
闻道:震惊,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