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简论中国文学史上的负心汉.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简论中国文学史上的负心汉.docx

上传人:baibai 2022/5/19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简论中国文学史上的负心汉.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简论中国文学史上的负心汉
CAREER HORIZON
学术平台

?160?
职业时空 2022年8

收稿日期:2022-07-04“负心汉”最早出现在看出周朴园的残忍、绝情,这是迫于家庭压力的缘故。30年来的怀念则可看出周的人性并没有泯灭,对爱情还是忠贞的。也许有人认为资本家的本质是虚伪的,他对侍萍的怀念是虚假的。但是作者曹禺在11010年两次肯定周朴园的“人性”认为“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没有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圈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见夏竹《曹禺与语文教师读》《语文战线》11010年2期),可见,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诚的。30年后的绝情则又说明他的软弱、无能、令人可恨。最后的相认说明周朴园的良心并没有消失,又让人怜悯。所以说周朴园集真与伪,丑与美,恶与善于一体,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曹禺把一个“负心汉”写得有血有肉,性格丰满,完善,既可恨又可怜,体现了复杂美和单纯美。(下转第165页)


CAREER HORIZON
学术平台

?160?
职业时空 2022年8

收稿日期:2022-07-04“负心汉”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氓》、《谷风》中,乐府民歌《白头吟》、《上山采蘼芜》也有描写“负心汉”的:“宴尔新婚,以我御穷。有洗有溃,既话我肄。”“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这是侧面描写负心汉形象,读了这段文字,在我们的脑子里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负心汉形象:朝三暮四,对妻子残暴,性格比较单一。而乐府民歌中的《上山采蘼芜》所写的“负心汉”则与《诗经》中所写的不同,乐府民歌采取正面描写,它是这样的故事情节:被遗弃的女子偶尔邂逅前夫,便问“新人复何如?”答曰:“新人不如故,”全诗隐约包含了丈夫被外界所迫遗弃妻子的心理,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产生遗弃现象的社会原因。“负心汉”则比《诗经》所写的要复杂得多的“负心汉”形象。两者对比会发现:前者形象比较单一,后者则比较复杂。至此,“负心汉”的形象在文学史上便有过两种类型,这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宋元南戏前期以前,受《诗经》中的《氓》、《谷风》影响较大,从宋元南戏后期到近现代,则受《上山采蘼芜》影响。


《琵琶记》中的蔡伯喈则是一个旧情难忘,对婚姻忠贞不渝的“正面人物”,在议亲时,他想的是“纵然有花容月貌,怎如我自家骨血。待早朝,上表文,要辞官家去。”成亲后,他对妻的思恋化为“春心寄杜鹃”,最令人感动的是他拒绝遗弃前妻,他坚决表示“纵有辱没杀我,终是我的妻房,义不可绝。”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高明笔下的“负心汉”并不那么可恶,他处在一个进退维谷,十字交叉的人生路口,后来由于蔡伯喈的软弱,封建势力的强大,才不得不屈服。文章有一句话揭示了造成蔡伯喈悲剧的原因:“文章误我,我误爹娘,文章误我,我误妻房,”文章,即封建科举制度。这就把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