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迷失在龙门石窟.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迷失在龙门石窟.docx

上传人:niupai21 2022/5/19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迷失在龙门石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迷失在龙门石窟
古往今来多少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龙门,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西面有龙门山,东面: .
迷失在龙门石窟
古往今来多少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龙门,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西面有龙门山,东面有香山,中间夹着清澈伊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2100多个窟龛,数以十万计造像,40余座佛塔,在东西两山峭壁间绵延分布,南北长达1000公尺
细碎的阳光洒在高高的石雕像上,闪烁着点点金光。碧水青山,游人往来,好一副和谐的景象。难怪连唐代诗人李白都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这个在古代被称为“阙塞”的地方,大约在西晋时期,就已经兴建山寺。至于开窟造像,最早则开始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北魏时期,洛阳的佛教达到鼎盛,寺院鳞次栉比,北魏末年更是高达1367所。翻译经书的元匠菩提流支,创立少林寺的跋跎,在嵩山坐禅的菩提达摩等人,都纷纷到洛阳传播佛教,可谓名僧毕集。当时,人人都赞颂洛阳为“佛国”。
光阴流转,时空变幻,就让我们随时光的轨道,一起走进“佛国”,细细品味石刻艺术在北魏时期,佛的圣洁和召唤。
无法看透的魏窟
走进龙门魏窟,蜂房般的洞窟里,神秘、凝重、内敛。每个石窟都像一只眼,一只叫人无法看透的眼。
魏窟中的造像,以释迦牟尼佛、三世佛和交脚弥勒菩萨为主体。
大约在公元六世纪10—20年代,佛和菩萨“秀骨清相”的造像风格在龙门形成。这些造像都有修长的身材、清瘦的面形和含笑的眉眼。佛像穿着褒衣博带式袈裟,用直平阶梯式刀法刻出密集的衣纹。其审美情趣,
应是拓跋贵族汉化已深的表现。麦积山石窟,敦煌石窟都受到它的影响。难怪古人常云:“河洛明月,更照三危。”
北魏时期开凿最早的石窟——古阳洞,是内容最丰富的一座石窟。
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都集中在古阳洞内。
“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堪称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北魏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宾阳中洞,观赏性极高。
宾阳中洞是宾阳洞三窟中的典型代表。此洞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近观宾阳中洞窟顶的雕饰,是以莲花为中心的大宝盖。宝盖的周边,还雕刻着古钱纹、垂鳞纹以及三角纹的流苏。
在穹隆顶中央,高浮雕出双层复式莲瓣,周围环绕着干达婆八身、皆面向正壁主尊释迦牟尼佛。干达婆分别有吹笙、吹笛、弹阮、击细腰鼓、击磬、吹排箫、弹筝和击缶者;紧那罗则以手托果盘作供养的模样。
这些“飞天”都是头梳高髻,面相清秀,各“飞天”之间及其下方,分别刻有香花和流云,严谨而和谐,生动而有趣,令人赞叹不已。
如果魏窟的石雕艺术让你万分感慨,流连忘返,请抬起脚步,随我一同走进唐窟,看看大唐盛世我们中华民族的另一个艺术臻宝。
叹为观止的唐窟
隋唐时代,武则天称制,改洛阳为神都。唐代佛教石窟造像艺术空前繁荣,上自帝王将相、后妃公主;下至僧尼大众、庶民百姓,纷纷造像乞求功德。
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一一“奉先寺”,为唐高宗和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