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计划度项目申报指南.docx

格式:docx   大小:2,36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计划度项目申报指南.docx

上传人:永旭 2022/5/19 文件大小:2.3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计划度项目申报指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计划度项目申报指南
973计划200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一、 农业领域重要支持方向
1.农业植物品种、品质形成的存储器件:通过设计新型器件结构、引入新材料实现高性能的存储单元,实现速度、功耗、密度、可靠性等的优化。
(3)研究新型互连技术:提出新的互连方案及隔离方案,改善目前互连延迟日益增大的问题,提高电路性能。
(4)纳信息功能器件的基础研究,包括纳尺度多场耦合及纳智能性质、纳信息功能器件原理和概念设计、纳功能器件的构筑方法等。
2.宽带光纤与无线信息网络中的集成光电子器件与新型微纳光电子器件基础研究
面向国家对宽带(10-40 GHz)光纤与无线信息网络的重大需求,开展关键集成光电子器件的科学问题和基础制备技术研究。申请者可选择以下部分内容:
(1)围绕射频,微波与光子作用机理、线性和非线性可控的材料人工改性设计与生长制备技术,研究高速、高线性度DFB半导体激光器/电吸收调制器集成光源和宽带、高线性度光探测器。
(2)围绕微波光子学中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宽带高速无线信号的线性光传输和光控制理论及实现,开展支撑微波波束形成和智能天线的微波光子学器件与技术研究;开展基于微腔电动力学、光子晶体等微纳结构的多通道复用与解复用器件、微波延迟线和单光子光源等的研究;在超快过程中的载流子动力学、硅基超晶格材料能带工程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基于固态材料的THz波的产生、探测器件与技术。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功能器件及应用的基础研究,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光学理论、材料物性、正向设计、材料和器件的制备和表征等;基于介观光学的新一代纳/微光子学器件研究,探索新功能、微型化光子学器件与集成技术。
3.新的网络体系基础研究
当前传统的电信网难以适应宽带化和流媒体业务,互联网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安全性挑战以及对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保证问题,宽带移动通信对系统的频谱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线终端的广泛使用和传感器联网将网络的异构互连和泛在性要求提到议事日程。为此,网络体系需要变革,新一代网络成为研究重点。申请者可选择以下部分内容:
适应上述应用环境的安全可控的网络体系及新的交换/选路模式;多域多层多颗粒性的传输网的资源优化和生存性机制与算法;支持异构互连和协同应用的新一代无线移动网络组织理论与关键问题;逼近Shannon极限的新的调制、编码和多址复用无线通信理论和算法。
4.需求工程—对复杂系统的软件工程的研究
自本世纪初以来,由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在深度和广度上的飞速发展,旧的“软件危机”尚未彻底解决,在“新形势”下又出现了新的“软件危机”。
所谓“新形势”主要是指: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的规模尺度和复杂程度的剧增;下一代信息网络的发展和逐渐成熟的网格技术;软件中间件、预购件、Agent技术的逐渐成熟和Entity 、Ontology等概念的发展;基于语义网络的资源聚合技术的逐渐成熟;对信息安全、确认和验证技术的需求日趋强烈等。 解决“新形势”下的“软件危机”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问题,从软件技术的领域而言,应研究针对这类复杂系统的软件工程,即:需求工程。
“需求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探索行之有效的需求获取方法;实现“用户主导、面向领域”的需求建模过程;形成促进协同工作和逐步优化的需求规格;构建真实可信的需求验证理论、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科学的需求管理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5.智能信息处理的科学基础与前沿问题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信息处理要求,当前信息处理技术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信息的载体到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广泛地模拟人的智能来处理各种信息。人工智能学科与认知科学的结合,会进一步促进人类的自我了解和控制能力的发挥。研究具有认知机理的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探索认知的机制,建立可实现的计算模型并发展应用,有可能带来未来信息处理技术突破性的发展。申请者可选择以下部分内容:
以图像和自然语言的理解为基础的感知信息处理理论与算法;机器学****的理论、机理和方法;学****与记忆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基于知识的协同工作环境;基于环境认知的人工智能系统;“基于内容”的智能化信息安全和可信的基础研究。
四、 资源环境领域重要支持方向
1.水资源与生态过程
(1)水土流失过程与调控机理。以北方干旱区、长江上游、西南喀斯特地区为重点研究对象,揭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动力学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构造多尺度的水土流失预报模型,研发适应自然生态过程的水土调控技术,建立水土流失及其环境效应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
(2)湿地生态过程与水环境效应。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机制,从湿地生态水文过程阐明生态需水规律,基于湿地水生态和水环境过程建立湿地生态安全模